大明宣德时代的辽王家族:从贤良开明的亲王,堕落至克扣宗室恶人

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最爱吃的一道菜就是“珍珠翡翠白玉汤”。

不过这汤一般人却是喝不得的,不是因为贵重,相反恰恰是因为其轻贱。

因为它是用馊掉的豆腐、烂掉的菠菜以及有味的米饭混到一起熬制成的,这一道珍珠翡翠白玉汤当然算不上好吃,可却是还是乞丐之时三天三夜未进食的朱元璋吃到的最为美味的东西。

朱元璋在知道不好吃的情况下,依旧坚持反复食用,无非就是想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当乞丐时受过的罪,身居皇帝更要恪守清廉,只可惜朱元璋开了个好头,辽王家族却是越传承越堕落,最终竟成了克扣宗室的恶人!

朱元璋警示官员

身为明太祖,朱元璋的魅力从来不是说说而已。

每一次认派官员前往各地的时候,朱元璋都会将其带领皇宫里的一口水井旁边,大家都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做靠俸禄过日子的清官,就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然不满,但养活一家老小也是绰绰有余,如果要是想要从外面取水灌入井里就会有台破的危险,直接殃及你的乌纱帽”。

行为虽然有些饶,朱元璋想要讲述的道理却是相当之易懂,简单到仅用“清廉”二字就可形容。

有了皇帝的警示,手下之人敢冒险滋事的人其实很少。

常州郡守许度生平没有什么大爱好,就是馋一口太湖白鱼,一位渔夫正好在打官司,于是便特意挑了几条又大又肥的太湖白鱼送给了许度。

面对赤裸裸的行贿,许度是接连摆手拒绝。

“郡守,你不是最爱太湖白鱼,为何不收我的?”

“收了你的鱼,我就是受贿,官职、俸禄任何东西都会成为过眼云烟,这样我以后又从何处来钱去买鱼呢?”

许度当然知道渔夫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可他不能,于是便用这样的方式婉转拒绝!

作为一位农民皇帝,朱元璋的思想却并没有被局限在一方土壤,他深切知道除了根治贪腐思想,饱受元末长期战乱严重破坏的社会经济,也是眼下的当务之急。

因此当上皇上的朱元璋并没有闲着。

考虑到长期的社会动荡,让“土地荒芜”和“居民鲜少”成了互相拉扯的纠缠现象,为了恢复生产,朱元璋举行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

“流民散在四方,令复故里;凡是荒田,一概不承认荒田旧的所有权…”

一纸诏令让明朝壮大了人丁,为了留住人,时常了解民间百姓疾苦的朱元璋也是再三告诫下级官员要“驭吏严明,待民宽裕”。

有人种粮,自然就要有人交赋税,考虑到开荒不易,对于赋税朱元璋也是高举起了“取之有道,用之有节”的大旗。

洪武三年,陕西人民每亩田地要交一斗的粮食、六升的盐米做赋税,朱元璋觉得这般的严苛对人民而言实在太难,于是就下令只征收粮食,不再收缴盐米。

土能安业,水能兴邦,因此朱元璋屡屡下诏,规定若是有百姓提出水利方面的建议,一律当即上报给朝廷。

因为朱元璋的积极,到洪武二十八年,全国府县共开塘堰40987处!

一统多民族国家

可这还只是朱元璋功劳的凤毛麟角。

至正十六年,朱元璋成功拿下应天,陈友谅、张士诚等诸多劲敌成为了手下败将,为了早日一统山河,朱元璋开始了浩荡的南征北讨。

都说战争中最为受苦的是人民,可国家不统一,饱尝苦果的依旧是同一批人,所以统一之战还是越早开启越好。

公元1368年攻占大都的朱元璋成功建立了大明王朝,建立在动荡之下,民族矛盾依旧相当之尖锐的大明王朝也颤颤巍巍。

但朱元璋本人却是不慌不忙。

总结完历代王朝统治少数民族的经验之后,朱元璋认定“威德兼施”才是拿捏少数民族的最好手段,因此在完成全国的统治之后,面对南方少数民族,朱元璋高举尊重,不仅使其可以留居原地,除了广置土司之外,他并未在其他方面做大的变动。

为了缓和边疆矛盾,朱元璋直接将中原地区整治官吏、轻徭薄赋的一系列精神原封不动的搬到了边疆地区,民族之间的矛盾经朱元璋之手得到了大大的缓和。

可以这么说,纵经朱元璋之手的明初社会,农民得到了尊重,贪官污吏得到了咎由自取的严惩,锄强扶弱、奖善去奸取得了明显效果,“恩威并重”的民族治理思想种种行之有效的举措加在一起,直接在适应时代需要的前提下,推动了明朝历史的发展。

贤良开明的朱元璋给明朝开了一个好头,只不过最终却是迎来了高开低走。

于洪武二十五年被封为辽王的朱植掌握了军政大权,在寒冷偏远的边塞之地是屡建其功。

建文削藩之后,声名鹤立的朱植封地被改到了荆州,尚未成行,朱棣掀起的靖难就开始了。

为了权利,朱棣将驻扎在北部军事重镇的藩王内迁,为了集自己的权利,他是接二连三的削弱诸王的军政之权。

因为未在靖难之中拥护朱棣,又一向不招明成祖待见的朱植,只好在永乐二年的时候,自请移藩到荆州。

可即便这样,朱棣依旧不满意,他以五花八门根本不成立赋以朱植罪名,随后又“合理化”的削减了朱植的仪卫和护卫。

本就乱成一团,宣德以后,朝廷又推行了个更加严苛的藩禁制度,诸如禁止宗室出城、从事四名之业、与官府结交。

平民百姓能够享受的权利,宗室子弟的合法权却被硬生生剥夺,若是想要活命,他们只能忍受禁锢于城内,过着行为受限的憋屈日子。

除了政治地位上的下滑,辽王的经济待遇也是相当之窘迫,甚至面临着严峻的生计问题。

冲突激化的内部仇杀

身为辽王,朱植的禄米仅仅只有一千石,远远低于一般的亲王。

虽是一个不受重视的位置,但朱植辞世之后,他的位置自然是要交给自己的孩子,贵烚请求增加禄米,朝廷却以“汝父得罪朝廷”为由,仅仅增加了一千石。

要知道,一般的亲王规模是有一万石的!

进入中叶之后,随着总藩人口的增长和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粮食有限的情况下,辽王有心管束宗室却也日渐力不从心。

矛盾越来越多,最后甚至引发了内部仇杀。

那是弘治五年的时候,镇国将军无令强行进入荆州府仓库强支禄米,辽王恩鑙自是不同意,可即便这样,各将军和中尉还是纷纷效仿。

朝廷将犯罪诸侯惩处之后,辽藩的内斗已经没有停息。

前日辽王用人杖打死人,不过数日其子便无疾而终,不过两年,辽王就以发瘟病而死亡。

宗室内斗没有停止,可因为这个问题迟迟未有得到解决,正巧荆州发大水,辽府的将军们还因缺少俸禄而欺凌官府。

这样的斗争在辽王朱宪被废之后达到了顶峰。

坐实了僭越乱伦、多杀无辜等多项罪名,朱宪不仅被削了爵废为庶人,发往凤阳高墙,就连其独子也被安置于武昌。

这件事情的影响是轰动一时的,因为出了明太祖朱元璋之外,朱宪是继朱植之后,最具有影响力的亲王,他不仅在年少之时就帮着父亲代行亲王事宜,即位之后也是实行了不少利于宗室发展的措施。

除却好事,即位的朱宪为了扩张自己的个人权势,他大张旗鼓的党同伐异,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辽藩内部的分化。

只可惜,公是公,上位辽王的种种作为一早就埋下了宗室分化和内斗的危机,因为他们管理的是大家,而并非小家!

国家的权利从来不应该掌握在宗室的手里,再用心的分配,也不可能切出一模一样的两块蛋糕,有不一样的地方,内心就会滋生不满的肮脏!

国家从来不是应该跟着一家人姓的,最高权利的所有者也不应该集中在一个人的手上,若是想要国家真正发展好,就应该将权利更大化的“分出去”。

先有奉献才会有收获,先有信任才会有集思广益,将虚妄的权利看的太紧,将清廉开明这些更为重要的因素看的太轻,这便是明王朝从名噪一时到凄惨落寞的最大原因。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403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