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国度——西汉对匈奴政策的演变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朝代,其中西汉国祚有200余年。西汉与很多少数民族交往非常密切,其中联系最密切的是匈奴,同时匈奴的综合实力也最为强大。

在西汉统治时期,匈奴经常对边疆进行骚扰,给西汉边防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西汉和匈奴的关系错综复杂。

消失的国度——西汉对匈奴政策的演变

随着双方实力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双方的实力对比呈现出时而你强我弱、时而我强你弱的情况,而这些不断变化的形势,直接影响着西汉对匈奴的政策,双方关系的变化也直接影响着西汉北方和西北边疆的稳定和社会发展。

汉初匈奴的强大和汉王朝的妥协

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经历了战争的洗礼,西汉千疮百孔、民不聊生。战争使人口锐减,百姓流离失所,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军队也损失惨重,国家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

消失的国度——西汉对匈奴政策的演变

普通民众为了生存只得卖子,天子出行要想找到四匹颜色相同的马都是难事,对于官员来说,出行就只能乘坐牛车。由此可见,当时西汉社会的经济残破到何等地步。而此时的匈奴却越发强大,匈奴统一了蒙古草原,大漠南北实现了统一。

公元前209年,匈奴冒顿单于实行改革,建立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并成立了一支训练有素、战斗力极强的军队,不断向外扩张,征服了周围弱小的民族。

匈奴在楚汉相争的时候快速发展,占据了河套和西域地区,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消失的国度——西汉对匈奴政策的演变

公元前201年,匈奴出兵攻占了马邑,接着又率军攻占了太原到晋阳地区。汉高祖在公元前200年出兵攻打匈奴,由于对匈奴军队力量认识不充分,结局是被围困在白登山不能突围,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登之围”

最后高祖刘邦听取了陈平的计策,才解除了困局,得以逃脱。“白登之围”使汉王朝充分感觉到了自身与匈奴军事实力的差距,汉王朝是无实力与匈奴对抗的。

面临着匈奴屡屡侵扰,汉王朝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此时刘敬向汉高祖提出了和亲政策,汉高祖接受了刘敬的建议,并想让自己的亲生女儿鲁园公主下嫁匈奴,但是遭到了吕后的强烈反对,最后将一位宫女封为公主嫁往匈奴。

消失的国度——西汉对匈奴政策的演变

所以汉初被选择和亲的人多是宫女和宗室女,并非公主。此外,为了更好地发展贸易,双方还开通了互市。

关市的开放直接加强了西汉和匈奴的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而采取和亲政策以后,匈奴南下骚扰的次数变少,双方交战次数也变少,新生的西汉王朝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和亲政策产生了十分良好的效果。

所以汉初从汉高祖至汉武帝即位初期,历经四世,基本都沿用和亲政策,和亲也成为西汉前期对匈奴的主要政策。

虽然和亲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匈奴南侵,使汉匈之间战争减少,稳定了边疆形势,但没有出现汉希望的匈奴归顺称臣的局面。

消失的国度——西汉对匈奴政策的演变

漠北干旱,气候恶劣,这对于匈奴的生存生产都有很大的影响;而漠南地区气候宜人,物产丰盈,从而使匈奴人产生了南下的念头。虽然和亲政策稳定了整体局面,但匈奴与西汉的矛盾却一直存在。

面对匈奴的侵扰,贾谊上书汉文帝要求停止和亲、关闭互市,并提出了一系列边防措施。如鼓励民户迁往边疆,并对其进行训练,强化边疆军事实力,根据匈奴马上作战的特点提倡养马,并加强军事训练。

通过以上做法,大大加强了汉朝的边疆军事实力,也为汉武帝反击匈奴奠定了坚实基础。

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反击

经历汉初数十年的轻徭薄赋、休养生息,西汉王朝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截止到汉武帝,将近70年,国家没有很大的战事,而且国家府库有很多存余。此时汉王朝国力强盛、百姓富足,也拥有了同匈奴作战的军事力量。汉武帝初期仍实行和亲政策,但汉武帝却不愿继续保持这种和亲关系。

消失的国度——西汉对匈奴政策的演变

一方面不愿忘记高祖受过的屈辱,另一方面匈奴违背约定导致了西汉的不满。因此,汉武帝想要改变一直沿用的和亲政策,想要击败匈奴。

公元前133年,经过多年的国力积累,汉武帝对匈奴的政策也从和亲转变为武力征服,并制定了断其右臂的策略,遣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为了与大月氏取得联系,希望通过与大月氏的合作加强对匈奴的打击,但是当时的大月氏已经越过阿姆河,击败了大夏,成为中亚第一强国,在地域位置上远离西汉和匈奴,对二者的情况并不了解,所以联络大月氏的目的并没有达成。

消失的国度——西汉对匈奴政策的演变

虽然与大月氏的合作没有达成,但也丝毫不影响汉武帝出兵匈奴的急切心情。公元前133年,在没有等到张骞归来的情况下,汉武帝筹划了马邑之谋。

汉武帝出兵30万,命令李广、韩安国、公孙贺在马邑周边的山谷中设下埋伏,同时命令李息、王恢领军3万从代郡出发,在侧方偷袭匈奴,并且损坏他们的粮草,隔断他们的退兵之路,目标是歼灭匈奴的主力部队。

除此之外,汉武帝命令聂壹这个商人去诱惑敌人。匈奴单于收到消息后,率领军队直奔马邑。在马邑附近100里,只有牲畜,但是没有放牧之人,匈奴立马起了疑心。在攻占一地边防的过程中抓获了一名尉史。

消失的国度——西汉对匈奴政策的演变

在严刑逼供下,尉史和盘托出汉军计划,单于立刻撤军,马邑之谋最终以失败告终。至此之后,匈奴与汉朝关系破裂。从此,双方战争拉开了序幕。

公元前127年,汉王朝发动河南之战。汉王朝将领卫青攻占了匈奴赖以生存的河套地区,这也是汉匈战争中匈奴少有的惨败。

公元前121年,汉王朝于春季和夏季两次发动河西战役。第一次汉武帝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领大军攻击河西的匈奴部队,与对方的主力大战,结果匈奴大败,汉军斩杀了匈奴的兰王、卢胡王、祭天金人等。

消失的国度——西汉对匈奴政策的演变

此战斩杀敌军数量超过8900,浑邪王及休屠王逃跑。在这场战争中,汉军的足迹几乎遍及河西走廊。

汉军在取得第一次河西之战胜利后稍微修整,在公元前127年夏天,霍去病第二次率军攻打河西,合骑侯公孙敖随军,河西之战再次爆发。

经过了相当激烈的战斗,汉军仅牺牲了3000余人就获得了绝对性的胜利。反观匈奴一方,被汉军击杀3万余人,2500人被迫投降,其中还有单桓王等匈奴贵族和重要官员,只有浑邪王和休屠王率少量军队逃走。

消失的国度——西汉对匈奴政策的演变

通过两次河西战争的胜利,西汉将匈奴赶出了河西走廊,匈奴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加之伤亡惨重,实力大减。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命令卫青、霍去病率兵向漠北进发,企图进一步打击匈奴。在漠北战争中,汉军与匈奴都全力迎战。匈奴军队战死人数超过9万,在多次重创后,匈奴往远处撤离,他们的势力也越来越小。

这样断断续续的战争给双方都带来了十分严重的打击。尤其是匈奴在几次重大战争中都被西汉打败,几次失败使匈奴损失惨重,失去了大量的人口和牲畜。

消失的国度——西汉对匈奴政策的演变

三次大战,匈奴损失的人畜就达13万之多,其他战争的损失也难以估量。除此之外,匈奴在战争中失去了大片肥沃土地,不得不远走漠北,荒芜的土地使匈奴部族的畜牧业受到沉重打击,阻碍了匈奴的社会经济发展。

西汉方面虽然通过战争沉重打击了匈奴,获得了大片土地,但也给自身带来了不小的损失,在战争中汉兵死伤近14万人,文景两朝积累的丰盈国库被战争消耗得所剩无几,导致国库亏空,无力发动战争。

汉武帝以后对匈奴的羁縻政策

长期的汉匈战争大大削弱了匈奴的实力,也让匈奴损失了大量人口、牲畜,失去了世代生存的肥沃土地,部落生活变得艰难。

消失的国度——西汉对匈奴政策的演变

而此时汉王朝通过对匈奴的武力征服,改变了以往屈辱的地位,赢得了国家尊严,抬高了汉朝的政治地位,汉王朝声威远播。周边各族亦开始与汉王朝交往,匈奴也开始向汉王朝示好。

公元前57年,匈奴内部出现了五位单于争夺统治权的局面,经过斗争,最终变成了呼韩邪部与致支部对立竞争。

为了提升自身力量,呼韩耶单于听取左秩伊訾王的建议主动向汉示好;致支部也不甘示弱,同样向汉示好,请求恢复和亲互市。

呼韩邪部和致支部都在公元前53年派遣使者入汉。双方的主动示好表明了匈奴实力的下降,这一行为促进了汉匈和平局面的形成。

消失的国度——西汉对匈奴政策的演变

西汉对匈奴的政策变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西汉初期,新生的西汉王朝面对匈奴的侵扰显得十分无力,为了稳定社会和边疆局势,被迫采取了和亲政策。

经过几代君王的努力,西汉国力得到恢复,汉武帝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并着手对匈奴展开反击,屡屡击败匈奴,夺取匈奴大片土地,匈奴发展受到沉重打击,实力严重削弱。

汉武帝以后,匈奴便开始向西汉主动示好,西汉便对匈奴采取了羁縻政策。

西汉对匈奴的政策有效地维护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局面,对边疆地区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维护了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对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消失的国度——西汉对匈奴政策的演变

西汉对匈奴政策的演变,与其自身实力和内外形式有着重要联系,是古代君王治理国家政治智慧的直接表现。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234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