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隐姓埋名28年与核共舞,最大遗憾亏欠妻子

在《功勋》中,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雷佳音饰演的“中国氢弹之父”于敏想买一只烤鸭庆祝,妻子却说不年不节的买它干嘛。

因为于敏的工作需要高度保密,妻子孙玉芹并不知情。不过这并不影响,这举国欢腾、激动人心的场景,足令我们热血澎湃了!

从古至今,爱国主义都是一个崇高的词汇。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曾说:“搞氢弹是很难的事情,不太符合我的兴趣,但是爱国主义压过兴趣。”

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面对这样庞大的题目,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

如此崇高的家国情怀,令人敬仰不已。常言,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而正因拥有高尚的情怀,于敏一生中半个世纪都在与“核”共舞,隐姓埋名长达28载,为我国氢弹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019年8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被表彰,于敏是其中之一。共和国勋章是我国最高荣誉,只有建立了不朽功勋者才能获此殊荣。

于敏一生荣誉无数,1999年获得“两弹一星”奖章,“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2015年国家最高科技奖,甚至还有“全国劳动模范”“改革模范”称号等。

虽然于敏在2019年1月16日这天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不朽功勋、他的奉献精神,却永远熠熠闪耀在我们心中。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隐姓埋名28年与核共舞,最大遗憾亏欠妻子
一:地道的“国产专家一号”

1926年,于敏出生于天津市一个普通家庭,那时战火纷飞,社会动荡,而后是艰苦卓绝的抗战时期,中华大地满目疮痍,如此给于敏年少的心灵带来了强烈震撼。

为此,于敏从小开始立志:长大后一定要报效国家,拯救苦难深重的祖国

于敏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7岁时在家乡宁河县上小学,记忆力非常好,过目不忘,成绩优异。他尤其热爱科学,常常独坐静思,而爱思考的孩子一般智商都高。

他高中时就读于天津木斋中学。1944年18岁的于敏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工学院,1949年以物理第1名成绩成为新中国成立时北大第一届毕业生,还考上了研究生。

当时,他的老师张宗燧先生对他赞不绝口:“我从来没见过物理像于敏这么好的学生。”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隐姓埋名28年与核共舞,最大遗憾亏欠妻子

但敏后来却颇为谦虚地说:

 “我不笨,我自己认为我也不聪明。但是,我是很勤奋的”。

著名教育家季羡林在《成功》中有这样一个公式:成功=天资+勤奋+机遇。这三者,于敏兼而有之。

由于家境贫寒,于敏在北大求学期间,每年暑假都没有路费回家,他就常常一个人跑到北京西城区的景山顶上,专研起课本习题。

期间1945年,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分别投下两颗原子弹,震惊全世界。为此于敏找到了未来研究方向,他开始研究起量子理论。

1951年,于敏年研究生毕业,理想向他招手。

当时核物理学家钱三强选中了成绩优异的于敏,于是于敏进入到中科院近代物理所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钱三强还无不感叹地评价他:“于敏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然而,当时研究条件非常不成熟,没有名师指导,没有国外专家援助,完全靠个人摸索前进。

终于经过8年辛苦钻研,1959年于敏和杨立铭教授举办了一期原子核理论培训班,这就是其后20多年里唯一出版的原子核理论教材。

更难能可贵的是,于敏从没出国留过学,不曾蹭出国门半步,却成为了世界一流的物理学家,为此被大家亲切称呼为“国产专家一号”。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隐姓埋名28年与核共舞,最大遗憾亏欠妻子

(钱三强)

而就在这时,于敏的人生即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1961年,原子能研究所所长钱三强找到于敏,语重心长地说:“上级决定让你参加热核武器原理的预先研究,你看怎么样?”

当时于敏虽感到突然,也有些不解,但面对钱三强坚毅的眼神,他立即明白国家正在研究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理论研究迫在眉睫

当下他毅然接受了分配,转行。

至此,于敏便开启了长达28年的隐姓埋名生涯

二:我们“打到一只小松鼠”

于敏在刚刚崭露头角即将成为拥有无数荣誉与掌声的科学家时,却毅然中断放弃,选择了常年奔波劳累、默默奉献的秘密工作。

他考虑的不是个人荣辱,而是国家利益。

他曾这样吐露心声:

“中华民族不欺负旁人,也不能受旁人欺负,核武器是一种保障手段,这种民族情感是我的精神动力。”

说得真好,作为一个年轻的大国,中国不能没有自己的核力量与核威慑,否则就会因落后而被欺负、被挨打。

于敏当时任副组长,他带领30多位年轻科研人员,开始了氢弹理论的研究工作。

上世纪60年代,中国正处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之时,在这种情况下,可想而知研究工作难度有多高。

于敏后来回忆最初制造氢弹的艰辛历程,感叹:“虽然当时世界上已有氢弹,便对我们国家而言却是一穷二白”。

当时最好的物理学家都不清楚氢弹原理,大家好长一段时间甚至连突破口都找不到,更别说去研究了。

再者那时中美关系紧张,美国总统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扬言禁止中国研究氢弹,甚至还派载有核武器的军舰到我国近海。

美国这一举动,非但没打垮于敏,反而激起他的斗志与决心!敌人越嚣张,我们就越要有斗志!

于是于敏带着一批青年骨去上海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经过日夜奋战,终于迎来了关键性突破。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隐姓埋名28年与核共舞,最大遗憾亏欠妻子

(邓稼先)

1964年9月,热核材料自持燃烧关键被找到,于敏欣喜不已:“我们到底牵住了牛鼻子!“

他给当时在北京的邓稼先兴奋地打去了一通电话,为保密,他用了只有两人才听懂的隐语:

 “我们几个人去打猎……打上了一只松鼠。”

邓稼称听出了暗含的信息:“你们美美地吃了一餐野味?”

 “不,现在还不能把它煮熟……要留它做标本……但我们有新奇的发现,它身体结构特殊,需要做进一步的解剖研究,可是我们人手不够。”

“好,我立即赶到你那里去。”

1965年11月1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于敏设想的计算得到了完美结果,说明只要能驾驭原子弹能量,就能设计出百万吨级氢弹

群情激奋,高呼:“老于请客!”

后来,于敏等人在上海华东技术研究所连结成奋战的100个昼夜,被称为“上海突破氢弹原理一百天”,又称“百日会战”。

三:世界上最快速度“2年7个月”

1967年6月17日8时20分,突然雷鸣般的爆炸声响起,大漠上空蘑菇云拔地而起,中国自此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氢弹的国家。

“我国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了!”

当时看到《功勋》里人们奔腾欢呼的场景,以及雷佳音饰演的于敏忍不住痛哭的场景,电视机前的观众也不禁热泪盈眶。

从氢弹研究耗时比较,美国7年3个月,苏联6年3个月,英国4年6个月,而在中国之后研发出氢弹的法国竟用了8年6个月。

而我国,仅仅用了2年7个月!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隐姓埋名28年与核共舞,最大遗憾亏欠妻子

我国显然是世界上最快研制出氢弹的国家。

那一晚,是于敏多年以来睡得最安稳的一晚。

回顾于敏等人的钻研经历,真是太难了。那时国际形势严峻,又没有国际援助,于敏等科学家完全自力更生,逐步探索。

于敏有一个特点,做事特别认真、严谨。他做事,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在上海奋战的无数夜晚,他深入机房埋头分析计算结果,又为提高研究人员水平,把过去四年的知识经验都做了系统报告。

他不仅在学术上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为人也平易近人。团队里无论年龄大小、资历高低,大家都有亲切昵称,如邓稼称叫“老邓”,于敏叫“老于”等。

当时中科院院士贺贤士说,老于的高水平就在于善于归纳、总结与提炼,他有能力综合大家的数据并形成一个明确图像。

对此我也深有体会,之前公司技术部有一个技术人员在归纳总结方面做得非常好,后来被提为技术部负责人。在科学上也如此吧。

于敏和组员把全部精力用在了争分夺秒攻克难关上,大家平时身着打满补丁的衣服,于敏经常伏在宿舍桌上推算最为精确的数字。

于敏还带人转战大西北,与茫茫戈壁的飞沙走石为伴,以夹着沙子的馒头与带着碱的苦水为食,还要面对零下30多度的极寒天气……

所幸,他们吃过的苦最终都有了回报。1967年6月17日8时20分,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四、奉献一生,最大遗憾是亏欠妻子

在于敏身上,始终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

为能研制我国第一代核武器,于敏八上高原,六下戈壁,兢兢业业、不辞万难、饱尝艰辛,他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1969年于敏奔波于北京和大西南之间,胃病日益严重,由于心力交瘁,他在工作现场几乎休克,后来不得已让妻子回京照顾。

1971年一天晚上,于敏气喘不已,而后突然休克过去,所幸最后被抢救回来了,而如果那晚他妻子不在身边,估计性命难保。

而出院后于敏又奔赴西北,开始忙碌。1973年他在返京列车上开始便血,回京后立即送急诊治疗,于敏再次休克在了病床上。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隐姓埋名28年与核共舞,最大遗憾亏欠妻子

即便在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后,他依然不肯休息。在上世纪80年代于敏又率队突破二代核武器研制,使中国核武迈上新台阶。

由于于敏工作的特殊性与忙碌性,也让他忽略了对妻儿的照顾。他的工作内容需要高度保密,妻子对他绝对信任,并在背后默默支持他

2012年,妻子孙玉芹去世,“对妻子的亏欠”成为于敏晚年最大的遗憾。

于敏曾无不感叹道:“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2019年1月16日,于敏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他的一生足以称得上这8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于敏的一生近半个世纪与核共舞,隐姓埋名28年,填补了中国原子弹理论空白,是实至名归的“中国氢弹之父”。

他淡泊名利,鞠躬尽瘁,他家的客厅挂着这样一幅字:“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就是于敏一生心境的真实写照。

于敏作为一位科学家,不为个人荣辱得失,只唯国家利益至上;不为权势利宁所移,只唯严谨科学态度。

他“隐名”多年,甚至两鬓斑白才走入了大众视野。像于敏这样的英雄,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要追的明星!

我们生于华夏,长于华夏,有这样的英雄守护,何其有幸!愿英雄安息、国强民富,也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致敬一代“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致敬国之栋梁、民族脊梁-于敏!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224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