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之谜,好几个版本,孰真孰假没有定论

明代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无论做人做事,朱元璋可谓老道圆滑,说得到做得出,但是他的儿子朱标英年早逝,在立储的问题上,他同样是束手无策,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在他死后,自己扶植的皇帝却落得个落败下场。

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之谜,好几个版本,孰真孰假没有定论

由于儿子众多,且得不到他的器重和信任,朱元璋不得不立皇太孙朱允炆为皇帝。朱元璋知道朱允炆心善,厚道,但是做事缺乏大局观,这是他的弱点,日后将成为他当皇帝的绊脚石,因此朱元璋在死之前,以各种理由屠杀大臣,据说不到10年间,他就办案、查贪为由,诛杀了上万人,这其中有不少是为他立过大功的人。

为了帮助朱允炆扫除了障碍,随后他又把其他的儿子封为藩王,作为朝廷的后盾,一旦朝廷有难,他希望其他儿子能够站出来,共同克服。可他千算万算,怎么也没算计到的是,燕王朱棣做大了,最终夺取了皇位。

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就是燕王朱棣发动的,此战胜利后,朱棣登基称帝,而建文帝的下落成了千古之谜。

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之谜,好几个版本,孰真孰假没有定论

有人说他沿着密道逃走了,也有的人说在朱棣攻打都城前,建文帝就提前躲进了寺庙,当了和尚。而更多的人们包括部分史学家认为朱允炆是在战乱中被大火烧死了。至于哪个说法最真实,目前也没有定论。建文帝的下落成为明朝四大疑案之首。

据史书记载,朱棣登基后,一直在寻找自己的侄子,但始终未果,这就为后来的郑和下西洋埋下了伏笔。不管建文帝的下落如何,但是建文帝这个确实存在过,今天咱们就来了解下建文帝的一生。

朱元璋活着时最看重的是太子朱标,可朱标三十几岁就病逝了。为此,他非常纠结,因为儿子虽多,但能够托付和信任的一个都没有,代王贪玩,肃王过于狠毒。在朱元璋眼里,管理一个国家,如果没有非凡的才能和过人的胆识,是无法胜任的。

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之谜,好几个版本,孰真孰假没有定论

朱元璋册封的众多藩王里,燕王朱棣最杰出,无论是在军事才能、抱负野心,还是国家治理、政治韬略等方面,都远超其他藩王。朱棣的综合才能,与朱允炆相比,至少高出一大截。

但朱元璋是经过大风大浪的人,他知道把皇位传给朱棣的后果,所谓树大招风,把皇位传给朱棣,可能自己的晚年都未必能太平。思来想去,朱元璋最终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性格厚朴的朱允炆。

据史书记载,朱允炆性格文静,心底善良,长得清秀瘦弱,虽然也有一定的野心,但是与其他儿子相比,优点更多。他执政的数年间,对人民实行宽待政策,严惩宦官,把朱元璋执政时期的一些朝廷弊病进行了改革,这些政绩史称“建文新政”

但可惜的是,后来,建文帝被手下的大臣齐泰、黄子澄等人挑唆,认为藩王不能壮大,这样会影响中央集权,于是采取削藩的政策。不到一年,就把下面的4个藩王周王、代王、齐王、岷王给废黜了,还有几个藩王由于无力对抗,被赐自焚而死。

这个时候,朱允炆已经被皇位冲昏了头脑,他视兄弟为自己前进路上的绊脚石,要一一加以铲除。而且用的手段非常残忍,完全不像以前的他。由于弄死的都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这就给燕王提供了拉拢其他藩王造反的机会。

朱允炆登基后,亲眼看到朱棣一步步做大做强,而他手下的大臣经过暗访也知道朱棣的才能和实力,于是就给建文帝献言献策。这些做法的后果就是建文帝越来越惧怕自己的这位叔叔,他一直把朱棣当做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

作为朱允炆的叔叔,朱棣开始一直采取防守策略,也就是你不动我我也不动你。但是朱允炆太过心急,他听从了齐泰的建议,把燕王的几个儿子留下京城做人质,以消除他的造反之心。这下彻底激怒了朱棣,他开始在燕京招兵买马,暗地里培植壮大自己的军队。

随后,朱允炆想用诏书把朱棣弄到京城,意图杀害,但朱棣早有准备,带领军士发动了靖难之役。朱棣雄才伟略,早就有称帝之心,只不过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而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弄得藩王们怨声载道,对中央极度不满,这正好是个利用的好机会。

公元1399年,朱棣以“清君侧”为借口发动靖难之役,不少藩王投奔了他。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燕王朱棣对建文帝朱允炆发动的一次为了争夺帝位的战争。

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之谜,好几个版本,孰真孰假没有定论

建文帝在这次战役中,失误频出,他起用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他缺乏谋略的指挥使得朝廷的主力不断被歼。朱棣采用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的制敌策略,经过几次大战彻底歼灭了朝廷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天的南京)。

此战由于朱允炆的失策和心软,朱棣大获全胜。建文帝见大势已去,就下令烧毁南京城,随后就不知所踪。好好的一副牌,结果被建文帝打得稀烂。靖难之役,朱棣的兵没有朝廷的多,但他很有军事谋略,而且善于洞察其他藩王的心理。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朱元璋在位时,为了帮朱允炆扫除障碍,他把能力出众的武将杀了不少,到后来已经没有能与燕王匹敌的大将了。

朱允炆对待朱棣时,优柔寡断,该心硬的时候却心软,该主动出击的时候却消极防守,由此错过了诛杀朱棣的大好良机。此战彻底打响了燕王的名号,朱棣的军事才能也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随后,朱棣进入南京城,屠杀了曾为朱允炆出谋划策及不肯投降的文臣武将。大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练子宁等先后被杀,但他怎么也找不到侄子建文帝的下落,按正常道理讲,即便是烧死也应该有骨灰或尸骸,但奇怪的是,朱棣派人翻遍了京城的每个角落,也没有找到朱允炆的尸体。

据后人传说,当时朱棣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推开皇宫的大门,宫内燃起了熊熊大火。一脸茫然的他赶紧命人灭火,但火势实在太大,大火扑灭后,皇宫早已被烧得满目疮痍。望着眼前这堆废墟,朱棣的眼神十分冷漠,他的精力不在废墟中,他想要的是自己的侄子朱允炆。

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之谜,好几个版本,孰真孰假没有定论

于是乎,好几个版本的朱允炆之死就在民间传开,有的说朱允炆从密道逃走了,也有的说他跑到了贵州的一个寺庙,出家当了和尚,还有人认为朱允炆当时坐着船跑到了西洋,而郑和下西洋,除了开拓明朝贸易之外,另外一个任务就是寻找建文帝朱允炆。

在几个版本中,最靠近真相的版本应该是被火烧死这个,据《明史》记载:燕王遣中使出皇帝后尸于火中。也就是被火烧死这个版本。

明代史记载,朱棣在火堆中找到了建文帝的尸体,并抱着尸体假心假意地哭了好几天。称自己只是要清理奸臣,并不是要皇上死。后来,朱棣对建文帝进行了厚葬。但让人感到疑惑的是,建文帝的陵墓始终没有被发现。

为何说这个最靠近真相呢?因为建文帝非常瘦弱,可以说是手无缚鸡之力,在那样的大火和乱战中,他怎么可能逃出去呢?再说,朱棣在攻城前早已想到了这点,估计早就派内应对建文帝进行了监视,一旦发现他逃跑,肯定会有所行动。朱元璋建立的锦衣卫据说在寻人、抓人、杀人方面非常专业,而锦衣卫后来由朱棣所控制。

如果被火烧死的版本存疑,那出家当和尚也并不是不可能。据后来的部分史料记载,建文帝准备自焚前,身边的太监拉住他,给他一个匣子,里面有袈裟、剃刀和一封信,并嘱托他遇到危难时,可以打开信封获取求生秘籍。

那么,大火中找到的尸体是谁呢?有传闻称是皇后马氏为了保护皇帝,自愿跳入火海的。由于尸体被烧得面目全非,谁也无法确认是不是建文帝的尸体。

至于逃到海外的说法,这个从逻辑上多多少少对应了郑和下西洋的真实事件。据史书记载,曾先后派出过两人去寻找朱允炆,这两人便是胡濙与郑和。胡濙受命在全国各地奔走寻找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郑和则被派遣去西洋查找他的踪迹。

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之谜,好几个版本,孰真孰假没有定论

传闻当年胡濙接到寻找朱允炆的任务后便立马动身,不辞辛劳的奔走在全国各地,一年多后,他回到京城,于一个深夜向朱棣作了汇报,至于汇报的内容,无人知晓。

朱棣称帝后,雄心勃勃,为加强对北方的控制,他迁都北京,政治上,在西南设置布政司,对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政策,外交上,委派郑和下西洋,文化上,修订《永乐大典》。在位的二十二年里,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大,史称“永乐盛世”

公元1424年,在第五次讨伐蒙古的途中,朱棣病逝于榆木川,享年64岁,庙号明太宗。他与建文帝的斗争随着生命的逝去而落幕。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210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