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解放军一野二野因误会发生激战,数百战士无辜伤亡

前言

1950年解放战争已经临近结束,可解放军一野、二野却在冕山镇大打出手,双方发生激烈交战,不仅炮火响彻一夜,甚至还展开了肉搏。

直到天色渐亮,一名战士在与对方肉搏时才发现对方是自己人,但此时已经是为时已晚,相认后两支军队的战士们,双腿跪地纷纷抱头痛哭。

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件事最后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1950年,解放军一野二野因误会发生激战,数百战士无辜伤亡
蒋介石固守西昌

1950年3月,解放战争进入了尾声,经历一系列战役后,国民党在大陆兵败如山倒,此时仅仅只剩一个据点,那就是西昌据点。

当时蒋介石并不愿意放弃西昌,因为西昌位于原西康省的东南部,周围地区为崇山峻岭,南临金沙江,北有大渡河,东有大小凉山、鲁南山,与云南毗连,西有雅砻江、安宁河环绕。

这里是川滇的交通要冲和攀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于是蒋介石制定了“固守西昌”,等待国际局势变化的计划。

其实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从南京前往重庆时,蒋介石就为控制这里做了很多的准备。当时日军进攻比较猖獗,如果重庆被威胁,国民政府有两条退路,一是在成都设立了“委员长成都行辕”,第二就是在西昌设立了“委员长西昌行辕”。

抗战胜利后,西昌行辕被国民政府撤销,代之而起的是西昌警备司令部。

1950年,解放军一野二野因误会发生激战,数百战士无辜伤亡

1949年11月中旬,当解放军二野大军进军川东秀山县的时候,蒋介石大势已去,但仍存幻想逃亡西昌,继续坐镇指挥。蒋介石派遣毛人凤派人到西昌物色后续的住处和指挥处,并且秘密筹备建立大型电台。

1949年成都解放以后,解放军兵锋下一步直指西昌,为了守卫这里,蒋介石在12月23日命令胡宗南“戴罪立功”,当时蒋介石指派给胡宗南两项任务:第一是要固守西昌三个月;第二是收拢西南军队,保护国民党在西南的统治力。

当时胡宗南制定了“固守西昌、保卫大西南”的作战计划,他在西昌附近开始收拢残军,最终收拢了大概1.2万余人。胡宗南知道这点兵力并不够,于是他开始利用西昌当地的反动武装力量,他勾结了当地上层的反动头目,组建了一支“反共救国军”部队,大概有2万人左右。

在兵力得到补充以后,胡宗南向蒋介石请求支援,利用飞机从台湾加紧向西昌地区运送武器装备,胡宗南当时对蒋介石报告称,要把西昌打造成为“大陆游击根据地。”

1950年,解放军一野二野因误会发生激战,数百战士无辜伤亡

当时胡宗南对西昌省会康定、泸定以及富林等地区安排了重兵把守,以西昌为中心,南起金沙江北岸、北到康定以及大渡河东岸建立起了看上去十分牢固的防御网。

可蒋介石和胡宗南没想到,他们建立的防御线别说三个月了,最终连半个月都没有坚守成功。

解放西昌

而1950年2月22日,中央军委下达命令,西南军区正式成立,贺龙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为了拔除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一个军事据点,贺龙和邓小平决定以13个团的兵力进行南北夹击,发起西昌战役。

当时负责具体的部署是62军184师由川西经富林、冕宁南下,以15军44师由云南巧家北上,南北夹击,于4月10日前攻占西昌。

184师原本属于第一野战军战斗序列,是一支战斗力极为彪悍的队伍,后来在1949年11月划入了二野当中。

1950年,解放军一野二野因误会发生激战,数百战士无辜伤亡

而最为关键的事情在于,负责此次执行任务的44师和184师之前从未见过面。

1950年3月12日,西昌战役正式打响。当时胡宗南虽然号称要与西昌共存亡,但他收拢的部队都是残兵,此前已经被解放军打的斗志全无。

解放军南北两路部队一路上势如破竹,蒋介石原本计划的是坚守三个月,结果1950年3月27日凌晨5点,仅仅半个月的时间,二野的44师132团作为先头部队已经是抵达了西昌城。

而就在前一天也就是3月26日深夜,原本十分嚣张的胡宗南已经见势不妙逃跑了。最可笑的是胡宗南不是第一次逃跑了。

1950年,解放军一野二野因误会发生激战,数百战士无辜伤亡

之前将西南军政长官公署迁往西昌的时候,胡宗南就曾逃到海南过,还是在顾祝同劝说下,才又回到西昌。

可胡宗南自己知道,凭借自己手里的这点兵力,想要防守西昌无异于痴人说梦,于是在二野大军逼近西昌机场的时候,胡宗南就急匆匆的逃往台湾,将部队什么的全部给扔下了。

3月26日23点半,西昌城内的国民党残兵已经是惊弓之鸟,他们听到城外的枪声后吓得魂飞魄散。

此刻凡是有点级别的国民党指挥官,已经跟着胡宗南坐上了逃亡台湾的飞机,失去了指挥员,西昌城内的国民党士兵犹如一盘散沙。

据时任44师师长兼政委向守志(原南京军区司令员)回忆:我们还没攻城,大部国民党兵就已跑散了。当地的彝民抓了不少俘虏,把枪和俘虏送交给了解放军。

1950年,解放军一野二野因误会发生激战,数百战士无辜伤亡

向守志

这些士兵放弃了西昌城,等132团进入西昌城内的时候,国民党士兵们已经向大凉山山区逃窜,当132团将红旗插上城墙的那一刻起,西昌宣告正式解放。

根据西南战区当时下达的作战计划,两支部队原本是3天之后才会在西昌会师,可没想到国民党军队如此不堪一击。

而为了追击弃城而逃的敌人,132团并没有按照原计划在西昌城内停留等待剩余大部队,反而是一路向北追击。

3月28日凌晨,经过一天的追击,132团来到了一处名为冕宁县冕山镇的地方,这一路的追击132团并没有像预料中那样遭遇敌军。

1950年,解放军一野二野因误会发生激战,数百战士无辜伤亡

冕山镇是川滇茶马古道上的一个交通枢纽,因此冕山镇虽然看上去不大,但是却有规模不小的城墙。

132团当时认为国民党部队会在这里进行阻击,可是当132团对冕山镇进行侦查后发现,镇子里根本没有任何国民党军队的行迹,原来西昌的残敌在27日下午从这里路过以后直接逃往了甘相营、鸡窑沟一带。

132团团长见状,命令部队大部分在冕山镇西门外扎营,而剩余的部队则进入冕山镇内进行防御,以防出现什么变动,可没想到意外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了。

1950年,解放军一野二野因误会发生激战,数百战士无辜伤亡
一场误会导致激战爆发

就在132团占领冕山镇的时候,解放军另一支部队也来到了这里,这支队伍是184师552团。

3月28日凌晨,当552团抵达冕山镇的时候发现这里已经被部队给占领了。而前面提到,根据原本的作战计划,两支部队的会师地点是在西昌,并且是在3天之后,谁都没想到他们会在这个位置遇到。

132团和552团原本隶属于两支不同的野战军,而且原本也没有见过面,所以互相都不认识。

1950年,解放军一野二野因误会发生激战,数百战士无辜伤亡

原本两支队伍为了防止被国民党部队冒充,其实在作战前曾经商议过秘密口令。可根据当时经历过冕山战斗的第184师特务连电话排的战士刘金祥回忆:

“大约12点过,一野的尖兵连抵达冕山城东门。二野部队已先占城区,问口令,一野尖兵连长传令请指导员上来——我们行军,一般情况下,连长在前,指导员在后。因在越西联络是三天后在西昌会师,没有想到在这里相遇。指导员尚未到,对方连问三声口令我们这边没回答,便开了枪。”

前面提到184师的部队原属于一野,而一野部队当时穿的都是土布很不整齐,并不像后来的二野部队那样穿的是洋布衣服,很容易被看成是国民党的杂牌部队。

当天的天色很黑,加上部队口令没有答上来,132团的尖兵被552团开枪打死,双方就此发生了激烈的攻防战。

1950年,解放军一野二野因误会发生激战,数百战士无辜伤亡

552团团长见发生了枪战,马上下令开始从东门攻城,而作为攻城的一方,552团在交战中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而驻守在冕山镇内的132团也以为是敌人杀回来了,也是立刻投入战斗。

根据当时552团的经历者回忆,552团曾连续三次突破132团防线,攻入了冕山镇之中,可都在后续的战斗中被132团又给打了出来。

双方在交战2小时后都不经产生了疑惑,按理说国民党部队已经是丧家之犬了,战斗力不应该这么强才对。但怀疑终归是怀疑,两个团的人都不敢掉以轻心,毕竟这是在打仗不是在玩游戏。

不过比较幸运的是,当时132团的炮兵驻扎在冕山镇以外的地区,并没有投入战斗,不然炮兵投入战斗以后肯定会造成更大的伤亡。

1950年,解放军一野二野因误会发生激战,数百战士无辜伤亡
肉搏互抓俘虏,终于发现是误会

当时552团战士们为了第一时间拿下冕山镇,对冕山镇进行了多次冲峰,在第二次攻入冕山镇的时候与132团发生了肉搏战。

由于当时天色很黑,双方的军服也大不相同,在肉搏时都没有察觉出对方是自己人。

而就在肉搏之中,552团的一名士兵被132团所俘虏。这个士兵当时是四川起义部队来的新兵,虽然是新兵但也是表现出了坚韧的一面。

当时132团的人审问了这名士兵,但由于有番号不能对外公布的保密纪律,这名士兵从头到尾都没有说一句话,一时间132团的人还是无法确认交战方的身份。

1950年,解放军一野二野因误会发生激战,数百战士无辜伤亡

直到552团第三次攻入冕山镇的时候,132团又抓住了对方一个山西籍的老战士,当时132团审问人员也是换了种盘问方法。

132团当时问道:“你是啥部队?我们优待俘虏。”而552团的老兵则回答到:“我是解放军,要杀要剐随你们的便!别想问出一点别的东西!”

132团当时听到这句话都愣住,连忙问对方有什么可以证明他的身份,552团的士兵则说“我胸前的牌子和帽子上的红星都是解放军的象征。”

132团的人急忙查看胸牌和帽子,最终发现果然是自己人,他们马上将这个消息传给指挥部,指挥部当时听到消息也是傻眼了,马上下达命令停止攻击。

132团的通讯兵和尖兵从部队中吹来,高喊“快停下来!是自己人!是自己人!”

听到这样的喊声,双方战士才停下战斗,他们相互确认对方的身份,而此刻天也开始亮了,两个部队的战士确认是自己人以后纷纷互相抱头痛哭,因为双方在刚才的战斗中都付出了一定程度的伤亡。

后来132团的士兵回忆,当年打淮海战役都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硬仗,而552团战士们也说,当年在山西和阎老西拼刺刀也没有遇到过这么厉害的队伍,没想到打了半天竟然那是自己人。

这次阴差阳错的误会战,双方牺牲的有三十多个,之后552团怀着愤恨的心里对国民党参军展开了一个昼夜的追击,全歼了国民党军西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部,俘虏了2500余人。

在后来会师大会的当天,团级以上的指挥员,集会悼念这些牺牲的烈士,相互抱头痛哭一堂。

结尾

这场发生在冕山镇的误战是当时每个参战士兵心中永远的痛,造成这次误会的原因不是一个,是很多因素所导致的。

在混战中共有17名战士牺牲,最后被安葬在冕山镇北部,后来由于地方政府的改革和工作交接发生失误,其中16名战士的姓名遗失,唯一留下名字的叫做王立君,是当年132团4连指导员。

世事难料,两支部队的战士们后来都深深感到自责与懊悔,但战士们和我们这些后辈永远不会忘记这曾为祖国解放而奋斗的17名烈士。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210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3 23:35
下一篇 2023-02-03 23:3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