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士兵衣服上的“兵”“勇”“卒”“丁”各有什么含义?

在众多有关清朝的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士兵的衣服上写着一个大大的“兵”字,有的写着一个“勇”字,在我们看来他们似乎都一样,都是普通的士兵,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清朝的士兵一共分十一类,军服上对应的字样分别为:兵、勇、卒、丁、衙、驿、捕、牢、税、库、盐,下面我们分别来说说这些字所代表的含义。

衙:就是衙门的仆役,地方自行招募的人;

驿:相当于现在的邮差,主要负责驿站和交通线的维护管理;

捕:即捕快,相当于现在的刑警;

牢:在牢房里看管犯人,相当于现在的狱警,各种吃拿卡要的角色;

税:即税丁,负责征税,油水多,相当于现在税务局的公务员;

库:即库丁,主要负责看守朝廷的国库、粮库等,相当于现在国家粮库的库管;

盐:即盐丁,主要负责朝廷盐务专营工作的,相当于现在盐业局的工作人员。

清朝士兵衣服上的“兵”“勇”“卒”“丁”各有什么含义?

我们再来着重说说影视剧中出镜率最高的:兵、勇、卒、丁:

兵:是有编制的清朝正规军,由朝廷发放军饷,包括八旗兵和绿营兵。

满清入关后,八旗兵只有20万人,兵力不足以统一天下,于是招募了由汉人及明朝投降士兵组成的武装力量,以绿旗为标志,称为“绿营兵”。虽然八旗兵和绿营兵都是清朝的正规军,但两者的待遇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八旗兵是满清的嫡系精锐部队,掌管京师安全,待遇最高;而绿营兵则遍布全国各地,数量是八旗兵的数十倍,待遇也相对差一些。

勇:临时招募的武装力量,不属于正规军,没有编制,不享受朝廷的军饷待遇,由负责组建的将军发饷,属于地方性质的武装。一旦战争结束,“勇”部队就会被解散。

清朝士兵衣服上的“兵”“勇”“卒”“丁”各有什么含义?

清朝中后期,随着八旗兵及绿营兵的腐败,战斗力直线下降。太平天国起义后,八旗兵和绿营兵难以抵挡太平军的进攻,接连丢失了大量城池,于是清朝不得以让曾国和李鸿章组建了军服上带“勇”字的湘军和淮军,用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成为清朝军队中的中流砥柱。

太平天国被镇压后,曾国藩、李鸿章手中的勇部队已经成为大清朝当之无愧最能打的部队。曾国藩甚至手握能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力,他麾下将领曾建议他推翻清廷的统治,但曾国藩拒绝了。

后来清朝也意识到这些勇字当头的地方武装对朝廷的威胁太大,于是在曾国藩死后,对勇部队进行了整编,将大部分临时工的“勇”,收编成了享受国家编制和待遇的正规军“兵”,并提拔了一批勇部队的高官,如李鸿章、左宗棠等人调任朝廷高层。

卒:主要负责维护地方治安及市容市貌,相当于现在片警和城管的结合体,有固定的工作地点,能按时上下班,不用去打仗,相对比较安全,风险小,但待遇较低。虽然待遇低,但却是个肥差,经常有百姓和商户孝敬他们一些银两以求方便,一个月算下来收入也不少,也是一个很吃香的职位。

丁:主要职责是为“兵”做好服务,管理粮草物资,负责后勤运输,传递军令文件等,相当于现在的后勤兵。待遇相比兵差了一些,丁还要忍受兵的欺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甚至还要上战场杀敌。但丁的工作比较清闲,一般没有生命危险,而且还有油水可捞,综合来看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兵种。

这就是清朝的士兵分类,兵和勇需要上战场,有生命危险,但待遇相对较好,有编制;卒和丁一般不需要上战场,没有生命危险,待遇低些,但工作相对清闲,且有油水可捞,是当时普通百姓梦寐以求的工作。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209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