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列车上的相遇:那些难忘的战友

携带着青春的梦想,一列火车驶向山东日照的方向。途中,接兵干部张奎将部分新战友的档案交给我填写。在短暂的交流中,他对来自四川的我印象深刻,便将这一重要任务托付于我。几小时后,我们抵达驻扎在日照的原步兵408团,即54892部队,隶属于原67军136师。步入营区,团机关办公楼映入眼帘,我们在第一个路口左转停留。张奎点名分配,我们分别前往各自的连队报到,我有幸被分配到一营一连,即历史悠久的“攻如猛虎连”。这个连队战功赫赫,拥有光荣的传统,其前身是东北民主联军第九纵队七十五团一连。在战争年代,该连率先将胜利的红旗插上锦州城头,后被第九纵队授予“攻如猛虎连”的荣誉称号。

我们班的战友陆续报到,包括余军、颉军来、陈万军、霍永喜、张义广、杨帅、王玉钦、李占杰和印伟共9人。其中,霍永喜和颉军来最为吃苦耐劳,他们的成长进步愿望也十分强烈。霍永喜是江苏连云港人,因为与我名字相差一个字,他总是叫我“董建华”。后来,他成为了连队的文书,负责管理连队的日常事务。颉军来则是河北人,父亲是部队转业军官,他在训练场上的表现犹如一只小老虎,甚至多次导致胳膊脱臼。他是第一批获得优秀士兵奖励的新兵,令人艳羡,也给了我更大的动力。

余军来自安徽金寨,那里被誉为我国的第二大将军县,素有“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之称。下连后,他争取到了学车的机会,显示出他的过人之处,得到了连队干部和战友的认可。陈万军来自湖南桑植,贺龙元帅的故乡,他身材不高,皮肤白皙,是典型的领导喜欢的“通信员”类型。团里的首长第一次见到他时,对他充满了喜爱,问东问西。训练之余,陈万军还为我们表演武术,动作矫健,令人赞叹。

杨帅来自河南南阳,身材瘦长,个头最高,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单眼皮小眼睛。在训练队列时,由于日照风大,他有时会踉踉跄跄。但他的400米障碍跑得很好,全班新兵中,除了我,他是第二个完成“二郎高板”的人。杨帅曾自称是“炮八师政治部主任”的亲戚,但后来我了解到并非如此。张义广是河南漯河人,长得黝黑健壮,和我一样不太“服管”,脾气上来时,无论是谁都敢吹胡子瞪眼。

李占杰是河北人,下连后被分到炊事班,并非因为他的军事素质不佳,而是因为工作的需要。这让我们也有些羡慕,因为他们不用再跑5公里和站岗了。印伟来自江苏,出身于“军人世家”,在新兵下连前夕,因长相英俊而被师部选中。他在部队的发展很好,但遗憾的是,他对我的印象并不深刻。王玉钦与我是初中同班同学,入伍后,他在5公里和400米障碍成绩方面表现一般,但在器械等训练科目上却出类拔萃,被誉为“器械小王子”。他灵活敏捷,篮球打得不错,深受连队干部和班长喜欢。

然而,人生无常,有一天我在泰安市区等车时,碰到了王玉钦同村的二姑老爷,他告诉我王玉钦因车祸去世,留下了孩子,让人唏嘘不已。随着部队改革的浪潮,我们班的新兵基本上都已退伍。尽管我“慢半拍”,也有点个性,但在机会和机遇面前,我不断努力,先后担任师旅团报道员,立功受奖,服役时间较长。如今,岁月匆匆,我已步入中年,许多往事已渐渐淡忘,但新兵连9位战友的名字依然铭记在心,时常在梦中与他们相聚,那份美好和青涩永远难忘。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1738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