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国的历史轨迹:从夏商到东周

微国的历史轨迹:从夏商到东周

对于许多人而言,微国这个名字或许显得颇为陌生。事实上,这个拥有悠久传统的邦国早在夏商时期便活跃于华夏大地之上。然而,随着春秋时期诸夏诸侯间的争霸大戏拉开帷幕,微国已然沦为微不足道的附庸小国,并最终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这便是微国知名度不高的原因所在。

自新石器时代晚期起,中国各地部落逐渐融合为众多邦国,它们往往以一座或多座规模不大的城市为中心,由具有威望的首领统御四方。正是在这些邦国间不断的结盟与争斗中,早期王朝式的国家逐渐形成,而微国便是其中之一。

夏朝时期建立的微国,位于中国夏朝时期的山东西南部,是最早成立的小国之一。后来,微国遭殷商上甲微击败,被迫向西迁徙至山西潞城。然而,微国与商朝之间的关系始终紧张,战火连绵。直至商王廪辛登基,他对微国发起了致命一击。在这场战争中,微国的重要首领被俘,并被用于祭祀神明。战败的微人不得不再次西迁,最终在渭水中游南岸、现今陕西眉县境内落脚,并依附于西周。

出土的卜辞记载显示,周文王时期,楚与微共同参与周的祭祀活动,并举行了焚柴祭天的仪式,这充分证明了微国对西周的忠诚。由于微族与商人关系紧张,因此在周武王伐商时,微国积极参与,其态度可形容为“全力以赴”。据《尚书·牧誓》记载,联军部队“如虎如貔如熊如罴”,面对敌人始终勇往直前,毫不退缩。

武王灭商后,对微国予以丰厚赏赐,封其为子爵,并在陕西眉县建立国家。眉县距离西周都城甚近,微国肩负保卫周京外围安全的重任,表明周王对微国的高度信任。

然而,微国迁鄂之事往往走向反面。俗话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当周王朝平定东方动乱,政权稳固后,微国与其宗主国的矛盾凸显。西周王朝不容在其发祥地出现一个强大的外姓族国,尤其是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古国。因此,在西周早年的金文中出现了征眉(微)的记载。

微国最初选择忍辱负重,一面用谦卑言辞请求和平,一面献上布帛和珍宝作为贡品。然而,周王朝并未罢休,最终微国只得再次逃亡。在逃亡途中,东出函谷关的道路被西周军队封锁,微人不得不向南翻越险峻的秦岭,经褒斜古道,历尽艰辛抵达陕西汉中,并在鄂西北找到曾与先祖并肩作战的庸、卢、彭、濮等方国的后人。这些方国与微国历史上曾结盟,并保持友好关系。因同为周人所利用及打压对象,故可能结成同盟。自此,在庸国庇护下,微人在此重建国家。

据记载,微国在竹山重新立国,大约于周穆王(公元前976—前923年在位)时期。然而,至西周末年或东周初年,微国已迁移至鄂西北,并受庸国庇护。在竹山西侧重建的微国仅存约两百年。

楚国崛起初期,熊渠曾“兴兵伐庸、杨粤,至于鄂”。楚国之所以首先向庸国发起进攻,原因在于庸国一直庇护和支持南逃的微国,并带头联合周边诸国多次与南征的王师对抗。楚国以复仇为名,首先兵指庸国,这是堂而皇之的理由。

周夷王在位时,熊渠伐庸。夷王之后是厉王,厉王之后是宣王。周宣王在位时期(公元前827—前782年),加大对江汉和江淮间各种反对势力的打击力度。《诗经·大雅》中的《江汉》一篇,颂扬了昭穆公(又称昭公,名虎)远涉江汉,征服淮夷的辉煌战果和业绩。此时,不仅楚国的扩张政策受挫,有所收敛,竹山的微国也在周王室的重点打击范围之内。

周宣王时期的铜器铭文中,又有王朝征微(眉)的记载。值得注意的是,铭文中有“眉敖”之称,“眉敖”是模仿楚国称国君为“敖”的例子,眉敖即为微国的国君。同时,铭文中还指出微国的领土在川东,竹山西与四川接壤,其地理位置大致就在那里。周王室对诸侯僭号称王非常反感,于是在铭文中根据方言改称“眉敖”以作掩饰。

根据宣王时的器铭记载,眉敖得知周王要派大臣讨伐时,赶紧向周王进贡并称臣,周王很高兴,取消了征伐计划,并给予了回赐,同时称述其由远方归顺的德行。熊渠率军伐庸,为了尽快结束纷争和免于战乱,庸国可能选择满足楚国的要求,但这仅仅是一种暂时的妥协。当楚国撤军后,微国依然在庸国的西境。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1737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