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懿王时期的历史评价与政治变迁

周懿王时期的历史评价与政治变迁

在历史文献中,有评述指出周懿王时代,王室渐趋衰落,诗人们创作讽刺之作,这反映了周懿王的无能,无法阻止王朝的衰退,以至于百姓以诗歌讥讽。周懿王不仅软弱,而且极度胆小,坚信祖先的天命论。昔日,边疆的戎狄受到压制,但在周懿王登基后,他们频繁侵扰西周,多次逼近京城,显见此时西周的势力已大幅衰弱。国家的衰弱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统治者的缺陷无疑是关键之一。

周懿王七年二月,朝廷任命益公牧担任百事僚(即天尹之职)。在任命诏书中明确指出了官僚阶层的跋扈奢侈,无视先王的法令,肆意妄为,残害百姓,导致民怨沸腾,危及自身,这一切都是自食恶果。同时,朝廷要求益公牧遵循先王的政令,公正无私,严格执法。这次任命不仅体现了周懿王整顿朝政的决心,也映射出当时的政治混乱。

然而,从后续的历史发展来看,周懿王并未能改变颓势。周懿王二十一年,虢公奉懿王命率周师北伐犬戎,结果惨遭失败。

在西周时期,王权不振册命制度是一种官员任免和奖赏的制度,是周礼的核心部分,也是展现王权的重要仪式。根据《走簋》、《卫簋》、《免尊》、《师毛父簋》等青铜器的铭文记载,周昭王和周穆王时期的册命制度特色在于,任命和赏赐过程中加入了引导受命者的佑者和宣读册命的史官。在师毛父簋的册命制度完善过程中,包含了任命和赏赐的礼仪,以及朝觐周王的仪式,即“立中廷,北向”。这并不是简单的站在庭院中央面向北方,而是朝觐周王前的两个仪式的名称,相当于文章的标题。

然而,在周懿王时期的《訇簋》铭文中,只记载了册命的内容,并未如前代般详细描述整个册命过程。特别是在昭穆时期,宣读册命的史官在册命过程中消失。此外,《訇簋》铭文中特别提到了诸侯进宫接受册命的情况,但对此过程的描述并不充分。这一现象表明,朝觐周王的礼仪在册命过程中引起了元老大臣的不满,加剧了周王室与诸侯大臣间的矛盾。在此背景下,一些传统礼仪和制度被打破,史官不再负责宣读册命。从簋盖、同簋等铭文中直接使用“命”一词可以看出,册命过程中宣读册命的人改为了周懿王本人。由此可见,周王至高无上的地位在这时已开始动摇。

尽管周懿王在治理国家方面的能力有待提升,但他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成功维护了周王朝的政治权力。在周懿王执政的第九年九月,他命令益公征讨眉国。益公顺利完成任务,回京后向周懿王汇报了战况,并提及眉国酋长敖即将前来朝拜周王。同年,周懿王任命吕服余接替备仲的职位,统率周六师,并赐予其六师将服;他还任命申承袭其祖大祝的职务,管辖丰人和九戏祝。

周懿王七年(前893年)冬,西周遭受特大自然灾害,暴雨和冰雹袭击王都槐里,许多家畜和家禽被冰雹打死,随后寒流加剧,天气异常寒冷,连嘉陵江和汉水都结冰。有些人因来不及保暖而被活活冻死。周懿王非常迷信,由于“天再旦”的不祥预兆,他将国都从镐京迁往新都犬丘,但没想到在新都仍然诸事不顺,出征犬戎被打得狼狈不堪,民间充满怨气。接着发生了罕见的天灾,王都附近一片狼藉。周懿王深感恐惧,认为这是上天的惩罚,终日担忧天神会索命,疑神疑鬼,寝食难安。周懿王八年(前892年)春,周懿王去世,享年约四十六岁,谥号懿王,葬于毕原。史书上称“温柔贤善曰懿”,因此谥号为周懿王。周懿王去世后,其叔父姬辟方继位,成为周孝王。

周懿王二年(前898年),北方的狄人严狁入侵西周的发祥地宗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疯狂掠夺财物,杀害许多西周百姓。边关守军反击却被击败,敌军乘胜追击至岐山。岐山离王都镐京不到二百千米,岐山的安危直接影响镐京。岐山守军一面坚守关隘,一面向朝廷告急。周懿王急忙挑选精锐部队,同时征调各诸侯国军队联合北上,抗击严狁,保卫岐山。周懿王命虢公统帅六师讨伐严狁,大军进至凤翔(今陕西宝鸡市凤翔县)一带,与严狁军激战。数日后,严狁军被击败,逃回国。周军追击,迫使严狁人逃至太行山。

史书记载,周懿王三年(前897年)出现了“天再旦”的天文现象,即一天内出现两次天亮,实际上是……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1735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