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岭南瑰宝:客家满堂大围的历史与文化

探索岭南瑰宝:客家满堂大围的历史与文化

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城南60公里处的隘子镇境内,坐落着被誉为“岭南第一大围”及“粤北第一民宅”的客家满堂大围。这座城堡式的清代建筑,不仅是几代人聚居的家园,更是抵御当时猖獗的盗贼兵匪的坚固堡垒。占地13544.96平方米的大围,是始兴乃至广东最大的客家围楼,其建筑风格融合了古代雄浑朴实的气势与近代精致高雅的韵味,展现了古代至近代客家建筑的独特风采。

这座大围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历经24年的精雕细琢,终于在咸丰十年(1860年)完工。它是当地富豪官乾荣的城堡式物业,如今成为了一处充满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景点。踏入这座大围,你将被其宏伟的外观深深震撼。高大的围墙、厚重的石门、精美的雕刻,无一不彰显着这座建筑的庄重与威严。

整座建筑犹如一个巨人,躺在大地上,分为三部分呈现眼前。左臂和右臂向外延伸百余米,前后宽度约五十米。三部分的构造几乎相同,中间部分略显魁梧,以高大的围楼为核心。围楼内,房屋环绕着围墙,层层叠叠,犹如上演一出大戏。楼房林立,平房稀疏,恰到好处地彰显了围楼的气派。

围内分布着四个大方形的院落,犹如绿洲点缀其间。六座祠堂安静而庄重,承载着岁月的沧桑与厚重。十七个议事厅错落有致,宛如中枢决策之地。十六个天井和四口水井,既满足生活所需,又带来勃勃生机。寝室、厨房、储粮室、杂物间、厕所、牲畜栏舍等各式房间七百七十多个,让人遥想它昔日的繁荣与热闹。

整个大围呈长方形,里外三层,犹如一个封闭式的堡垒。外围低矮,内围高耸,大围开启一道威严的大门。围楼左、中、右三部分建筑物之间修建了防火巷,有效防止火势蔓延。主体四层楼的墙体四周遍布瞭望孔和射击孔,每层设有回形“走马巷”供巡逻之用,楼上楼下的回廊过道上通下达,四通八达,利于巡逻放哨。

这座宏伟的围楼,每一寸用料都显示出匠心独运。围墙的青砖经过人工精心磨制,宛如镜面般光滑规整;花岗石条砌成的围楼大门、门框、窗框、台阶、廊沿和井台等,无不展现着坚固大方的气质。围楼内部的设施用材也堪称考究,水磨青砖需规格统一,并经过人工精心磨制;木柱和横梁均为高大笔直的原木;所用石条、石柱、石块多为花岗岩、大磨石等坚硬材料,甚至铺设小道和庭院的河卵石也严格选料,大小、形状、色泽都有一定要求。

走廊和庭院的地面用河石铺砌成花朵和各种图案,显得典雅别致。门窗、家具等雕刻着花鸟、动物等图案,并贴上亮闪闪的金铂,显得雍容华贵。为了有效防御盗贼兵匪,围楼的墙基格外坚固,一般厚达0.6米,其中中围楼主墙基厚达2.4-8.2米,全部用河卵石垒砌,叠角放花岗岩石条。墙体上布满了各种瞭望孔和射击孔。各围楼仅向外开一扇大门,门板用铁皮包裹,并有铁杠横顶,若遇盗贼侵扰,把大门一关,围楼便成一座固若金汤的城堡。大门两侧或顶部设有水池,若遇敌放火烧门,打开机关,水池内盛满的水便会倾泻而下灭火。

令人惊奇的是,这座巨大的围楼地基竟是松木制成,尽管已逾150年,但高大的墙体竟无一处裂缝,亦无一处有下沉现象,实为民间建筑之奇迹。建筑物除人为破坏和盗卖部分外,基本能完整保存。围楼内楼上部的木料和石料,大部分洁净如新,门、窗、柱、梁、枋等所雕刻或绘画仍清楚反映出当年的精湛艺术。

总之,客家满堂大围是一座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景点,不仅展示了客家文化的特点和魅力,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客家历史和文化的窗口。如果你对历史和文化感兴趣,不妨来这里一探究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1697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