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参知政事:从副宰相到事实宰相的蜕变之路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权的强化是一个不变的趋势。据记载,宋代以前的宰相在面圣时可以坐着,但到了宋代,宰相只能站着听朝议政。中书省和门下省一直是封建王朝处理军国政务的中枢机构,宋代则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主要负责政务,同时有枢密使分管军务,相权被进一步分割。然而,由于宋代政权是从后周柴家手中夺取的,因此皇帝对身边的权臣始终心存疑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北宋建立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于乾德二年(公元964年)设立了参知政事,简称参政,作为副宰相,协助宰相处理国家政务。实际上,参知政事在唐代已有之,宋代则将其发扬光大,地位和权力不断提高。起初,参知政事主要协助开国宰相赵普工作,地位和实权与宰相相差甚远。然而,到了宋太祖在位后期(公元973年),情况发生了变化。参知政事开始在议事堂与宰相共同商议政事,不再仅仅是宰相的助手,而是可以享有与宰相同等的参政议政权力。因此,参知政事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合称为“宰执”。

随着时间的推移,参知政事的职权和待遇逐渐接近宰相,甚至在宰相空缺时,可以代行宰相职权。宋仁宗和宋神宗在位期间,参知政事的地位和权力达到顶峰。例如,宋仁宗时期的范仲淹和宋神宗时期的主导“王安石变法”的王安石,实际上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王安石在担任参知政事期间,还被迅速提拔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

宋神宗在位后期,实行元丰改制,对官僚制度进行改革,废除参知政事一职,以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右丞为副宰相,取代参知政事行使职权。然而,到了南宋时期,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又改回门下侍郎、中书侍郎为参知政事,废除尚书左、右丞,直至宋朝灭亡。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1689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