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真的走向低谷了吗?

楼市真的走向低谷了吗?

文/纵横论市

在国家统计部门公布1-5月房地产数据后,中国房地产报以《最新!楼市向下》为题,基于最新统计数据,得出结论:楼市企稳的难度正在加大,市场下跌势头超出预期。纵观全文,全国房地产确实出现了三个显著的“下滑”现象:

  1. 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跌幅较1-4月扩大0.5个百分点;
  2. 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7.2个百分点,跌幅较1-4月份有所扩大;
  3. 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今年首次出现下滑。

这些数据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呈下降趋势,表明今年的房地产形势明显不及去年。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我们尚处于疫情期间,而今年我们已经全面解封并步入正常发展轨道,原本预计楼市将进入恢复阶段。然而,开年后的两个月楼市虽有回暖迹象,但仅持续两个月,自4月起便逐渐趋冷,5月份更是雪上加霜。这一结果出乎许多人意料。

抛开供需来判断房地产趋势无异于纸上谈兵。统计数据显示,楼市积累的库存进一步增加,至5月末,新建商品房库存面积达到6.41亿平方米,其中新建住宅面积同比去年增加了15.9%,比4月末扩大了0.5个百分点。由于房子销量不佳,而供应量并未显著减少,库存自然不断攀升。

不知不觉中,当前新房库存已与2015年国家战略去楼市库存时的历史最高数据(7.2亿平方米)相差无几。此外,还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当前各城市二手房挂牌量普遍处于历史高位,若将这部分数据纳入考量,总库存极有可能已超过2015年;二是购房需求不再旺盛,央媒中国经济时报指出:年轻人心态已发生变化,购房不再是唯一选择,总需求不足成为当前面临的突出矛盾,是楼市疲软的不可忽视的因素。面对高房价,许多90后、00后年轻人选择“躺平”,放弃购房。

业内研究人士预测,按照目前趋势,房价涨幅有限,明年楼市或将超出想象。越来越多的房产研究人士达成共识,随着城市化进程放缓及出生人口断崖式下降,明年房地产市场很可能迎来“转折点”。尽管当前房地产市场在“限跌”措施加持下未出现崩盘,但上述两个因素难以逆转。数据显示,2022年城市化率仅增长0.5个百分点至65.2%,新增量远低于过去五年的平均水平,表明农村进城人口减少。同时,2022年新出生人口较5年前减少了一半左右,出生人口量曲线呈现向右下角的斜线,表明推动房地产快速发展的两大因素均已出现“减半式”衰减。

因此,那些仍坚持价格不降的开发商需要极大的勇气,或许仅剩嘴上的最后倔强,趋势已无法逆转。正如谚语所言,“春江水暖鸭先知”,开发商对后市判断和感受最为敏锐。近期,A股千亿规模的开发商如蓝光、宋都、阳光城、中天等纷纷退市,这些曾在业界留下浓墨重彩的房企,若非市场不景气,怎会轻易淡出公众视野?

统计部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今年首次转跌,比去年同期低1个百分点至94.56。这表明企业对未来经营情况的预期判断下降,对未来房地产市场前景不甚乐观。由此可见,当前市场的“转折”仅是开端,对于那些习惯于“市场冷了再救一下就会回升”的老思维的人来说,明年房地产价格下行趋势愈发明显。

实际上,已有迹象显现:根据官方数据,截至5月末,一二三线城市的二手房价格环比全线下跌,分别为-0.4%、-0.3%、-0.2%,同比去年,二三线城市跌幅分别为-2.1%、-3.3%,这在以往并不多见,记忆中只有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时出现过类似情形。官方公布的2-3个百分点跌幅,实际感受可能更为剧烈,跌幅可能在5%-10%之间。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市场该热的时候没热,冷的时候可能迷失方向。

总之,一旦市场趋势和预期形成,并非简单几条措施或几句话就能逆转。现实摆在面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专家呼吁购房,源于他们的利益考量,但购房者是否买账,取决于个人意愿,毕竟存钱不易。同时,我们也应尊重开发商采取的薄利多销式促销策略。只要售楼资金监管到位,确保建设资金充足,烂尾情况往往可以避免。然而,希望一些地方不要打着维护市场平稳的幌子,实际上这种做法于事无补。因为,趋势只能延缓,却无法改变。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1645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