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晚期的多人二次合葬墓及其亲缘关系

仰韶文化晚期出现了多人二次合葬墓,这种墓葬形式通常被认为是一个母系家族在一定时期内死者的合葬之所。

问题一:仰韶文化晚期的多人二次合葬墓是什么意思?

答案一:仰韶文化晚期的多人二次合葬墓指的是在关中地区出现的一种墓葬形式,多个人的遗骸在同一个墓穴中进行合葬。这种合葬墓通常被认为是一个母系家族在一定时期内死者的合葬之所。

问题二:仰韶文化晚期的多人二次合葬墓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答案二:在仰韶文化晚期庙底沟期至晚期偏早阶段,大型二次合葬墓逐渐扩散到豫西、豫西南、鄂西北乃至山东地区。而关中地区相对较少见到这种墓葬形式。

问题三:仰韶文化晚期的多人二次合葬墓中的合葬者是否来自同一母系?

答案三:根据对邓州八里岗遗址M13人骨样本线粒体的研究,仰韶文化晚期的合葬者并非出自同一母系,而是有多个母系来源。这表明合葬墓中的个体来自不同的家族或血缘关系。

问题四:邓州八里岗遗址的多人二次合葬墓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四:邓州八里岗遗址位于南阳盆地中南部,墓穴数量至少有20座,其中M13墓穴是年代偏晚的墓葬,约有126个个体。墓穴长宽均为325米,深度为0.5米,内置大量的二次葬人骨,另有随葬陶器5件。墓穴两侧各有二层台,摆放着大量猪下颌骨。

问题五:M13墓穴中的个体的死亡年代是什么时候?

答案五:根据碳十四测年和贝叶斯数理统计方法,M13墓穴中126个个体的死亡年代约为公元前3220年到公元前2940年之间。

问题六:M13墓穴中个体的亲缘关系如何?

答案六:通过基因测序,发现M13墓穴中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线粒体单倍群。其中,两例个体的线粒体单倍群为D4,两例个体的线粒体单倍群为M,一例个体的线粒体单倍群为G2。单倍群D4是中国最大的母系单倍群,而单倍群G2在中国南方频率较低。这表明M13墓穴中的个体可能来自不同的家族或血缘关系。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1589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