碉堡抗战时期的难攻之地

在抗战期间,日本人修建了许多碉堡和碉楼用于防范八路军的袭击。碉堡之所以难攻,主要是因为开阔的地形优势

在抗战期间,日本人修建了许多碉堡和碉楼用于防范八路军的袭击。

问题一:为什么碉堡在抗战期间如此难攻?

答案一:碉堡之所以难攻,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开阔的地形优势:日本人在占领我国平原地区时,地形平坦且视野开阔,这为他们修建厚厚的混凝土砖墙碉堡提供了优势。碉堡内装备重机枪等重型武器,威力相当于坦克,使得攻击方面临巨大压力。
  2. 外围防御设施:许多碉堡的外围修建了壕沟或直接建在河边,并用铁丝网阻挡进攻方的步伐。这些防御设施进一步增加了攻击方的困难。
  3. 结构巧妙:碉堡本身的结构设计巧妙,墙体厚实能抵挡子弹和轻型迫击炮的轰炸。射击孔外观开口较大,但内部是喇叭形状,使得攻击方很难准确命中敌人。在当时装备落后的情况下,攻击方缺乏足够的火力来摧毁碉堡内的敌人。

问题二:为什么炸碉堡成为攻击碉堡的战术?

答案二:炸碉堡成为攻击碉堡的战术,主要是因为碉堡的结构和防御设施使得直接攻击变得困难。攻击方通常采取以下战术:

  1. 使用手榴弹:由于碉堡墙体厚实,攻击方只能通过射击孔将手榴弹或炸药包扔进碉堡内,以期摧毁敌人。
  2. 爆破战士的掩护:攻击方全军掩护一队爆破战士,使其能够靠近碉堡。对付单个碉堡,使用手榴弹即可摧毁敌人,但对于相互相连的碉堡,攻击方需要使用炸药包炸开一个大口子,以便进一步攻击。
  3. 牺牲战术:由于炸药包较大,无法塞进射击孔,战士们只能用手甚至身体抵住炸药包,以确保爆破的效果。这种牺牲战术使得攻击方能够摧毁碉堡。

问题三:碉堡的缺陷有哪些?

答案三:碉堡虽然具有一定的防御优势,但也存在一些缺陷:

  1. 建造耗时耗力:修建碉堡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物力,因此修筑速度较慢。
  2. 位置和射击孔固定:碉堡的位置和射击孔是固定的,这使得碉堡容易出现死角,攻击方可以通过避开死角来减少受到的伤害。
  3. 容易受到集中攻击:由于碉堡的位置固定,攻击方可以集中火力对其进行攻击,从而增加攻破碉堡的可能性。

总结:碉堡在抗战期间难攻的原因主要包括开阔的地形优势、外围防御设施和巧妙的结构设计。攻击碉堡通常采取炸碉堡的战术,通过手榴弹和炸药包摧毁敌人。然而,碉堡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建造耗时耗力、位置和射击孔固定以及容易受到集中攻击等。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大脸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1507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