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的毛主席像会永远保留吗?1980年时,邓小平就已经给过答案

一、

1980年,意大利总统佩尔蒂尼准备访华,他向邓小平提出一个请求:一位叫做奥莉娅娜·法拉奇的意大利女记者想要采访邓小平。

一听到这个名字,很多人都劝邓小平最好不要同意,因为这个女记者不同凡响,她的采访风格凌厉,咄咄逼人,常常搞得人下不来台,好几位外国的领导人都在她这里吃了大亏。

邓小平却没把这些传言放在心上,他一生历经沉浮,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识过,他让有关部门放心安排采访的事情。

在采访邓小平时,法拉奇沿袭了以往凌厉而激进的风格,她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便非常尖锐:“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会永远保留吗?”

之所以说法拉奇的这个问题非常尖锐,是因为她的提问其实大有深意。

为了方便理解,先简单说说这位女记者。

法拉奇喜欢在提问中设陷阱,让受访者不自觉的掉到坑里,成为她的猎物,她只要取得主动权,提问就会像连珠炮一样,每个都直击要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法拉奇独特的采访风格,和她桀骜不驯,自信张扬,喜欢争强好胜的性格有关,而她的这些性格,又源于她坎坷的成长经历和父亲的严苛教导。

1929年,法拉奇诞生于浪漫之城佛罗伦萨,她是家里的长女。

法拉奇的家庭充满自由主义的气息,父亲是反法西斯成员,母亲是遗孤,这就注定法拉奇的生活不会一帆风顺。

法拉奇10岁出头的时候,二战席卷了整个世界,战火烧遍了欧洲。一般的父母都想方设法,希望自己的孩子远离战争,但法拉奇的父母却正好相反,他们对女儿的要求异常的苛刻。

有一次佛罗伦萨遭到了盟军的轰炸,炸弹落在了法拉奇的不远处,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吓坏了法拉奇,她大哭起来。

法拉奇的父亲见状,不仅没有安慰女儿,还走过来给了她一耳光,神色冷峻地对着她说道:“不准哭,哪怕是女孩子,也不要哭!”

在其他父母给孩子买玩具玩耍时,法拉奇的父亲却在教她使用手榴弹,拿步枪射击,如何伪装自己躲过敌人的侦察。

法拉奇从十一二岁时,就开始参加父亲领导的反法西斯组织,她利用自己不易被察觉的孩子身份,传递情报,在组织开会时放风,为游击队运送物资。

在战争的磨砺下,法拉奇明白眼泪是没有用的,她很早就放弃了哭泣,她知道只有用双手、用行动,才能为自己争取来想要的结果。

“如果你生来贫穷,生存是你最大的动力”。

这是父亲在法拉奇年幼时对她说过的话,也是法拉奇的座右铭。

二战结束后,16岁的法拉奇进入一家报社工作,此时的她已经不再需要为生存发愁,也不用再担心战争,但她的性格已经铸成,不论是写作还是采访,她都把它们看作是战争,把对方看作是敌人。

天安门的毛主席像会永远保留吗?1980年时,邓小平就已经给过答案

而她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哪怕不择手段,打败敌人,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一点在法拉奇采访政坛名人时,没有丝毫的改变。

一般来说,那些身居高位的政坛人物最不怕的就是女记者,因为她们大多性格温柔,提问含蓄,他们只需要摆出威严的架子,就能挫败对方的意图。

可是这个方法对法拉奇并不奏效,她和常规的女记者形象大相径庭,她总是身着男装,喜欢抽烟。

尽管法拉奇的身形消瘦,看上去弱不禁风,但每一个小看她的大人物,都会在她那里吃下大亏。

比如美国最著名的国务卿基辛格,他以老练持重而闻名,却在与法拉奇的交锋中一败涂地。在法拉奇追问下,基辛格不得不承认,美国发动越战是没有意义的。

即使如此,法拉奇还不满足,她连续抛出许多尖锐的问题,让基辛格应接不暇,疲于应对。结果说错话,惹怒了美国总统和民众。

事后基辛格称,自己接受法拉奇的采访,是他“一生中做过的最愚蠢的事情”。

其实不止是基辛格一个人有这样的感慨,法拉奇还采访过巴勒斯坦总统阿拉法特,伊朗的宗教领袖霍梅尼,“非洲之王”卡扎菲等人。

他们都是政坛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惹怒了这些大人物的代价是巨大的,法拉奇曾因此数次遭受死亡的威胁。

但法拉奇始终坚持自己的采访风格,对这个从战争中长大的女人来说,哪怕是死亡,都不能阻止她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不论面对谁,法拉奇的采访风格总是那样激进,她的每一个问题都异常的尖锐,而且布满陷阱。

那么,法拉奇问邓小平毛主席像是否永远保留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有目的的,同样在挖坑。

二、

这与毛主席像的非凡意义有关。

天安门广场上的毛主席像,对于新中国和人民来说,都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毛主席是中国革命的领袖,人民解放军和新中国的缔造者,是始终深受人民爱戴的好主席,他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带领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让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

人民群众想纪念毛主席的贡献,彰显他的伟大,但毛主席一向主张简朴节约,避免耗费民力和财力,因此大兴土木显然是不合适的。

经过中央领导的商议,决定在天安门城楼上悬挂毛主席的画像,这样既避免了铺张,又能反映人民群众的诉求。

接到这一光荣任务的,是美术专家周令钊。

其实周令钊并非油画出身,不算专业对口,而且他当时只有三十岁,相比于那些老前辈,他在年龄方面稍显底蕴不足。

但是周令钊早在1949年4月的国共会谈上,有过出色的表现。他以七大会议上悬挂的那张毛主席照片为蓝本,画出了第一张毛主席像。

这张画像的背景是象征着革命的红色,画像上的毛主席头戴八角帽,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显得和蔼可亲的同时,彰显出主席的自信。

周令钊的“首秀”大放异彩,他画的毛主席像受到了各界的广泛赞誉,都说他画得好。

正因为如此,中央领导在选定开国大典毛主席像绘制人时,第一时间想到了周令钊。

周令钊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毛主席像一定是万众瞩目的。为了展现出主席最伟岸的一面,还要让人民群众都满意,周令钊殚精竭虑,思考以哪张照片为蓝本。

思来想去,周令钊认为,中华大地迎来解放,一片生机盎然,新中国即将成立,以伟人的性格和气概,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应该流露出充满自信和希望的笑容。

所以周令钊决定,还是以毛主席在延安时拍摄的,曾悬挂于七大会议上那张照片为蓝本,绘制毛主席的画像。

这是一项壮举,从一张小照片,放大成庞大的画像,比例不能出现丝毫的差错,每个部分都要完美对应。

周令钊和自己的学生,也是后来的妻子陈若菊一起完成这项任务,每天天一亮,他们就爬到脚手架上,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为了节省时间,周令钊他们带上干粮,饿了就垫一口,直到天黑看不见才停下手上的画笔。

周令钊负责画毛主席的面部等关键部位,陈若菊则负责给毛主席军装部分上色。为做到按比例放大,两个人不时就要从脚手架上下来,拿着照片与画像进行对比。

两人一共忙碌了十几天,终于赶在9月30日,开国大典的前夕完成了画作。

不过在验收环节,时任北平市市长的聂荣臻亲自来查看,发现画像上毛主席的衣领是敞开的。周令钊在上一次和谈时便是如此设计的,体现了主席的和蔼和包容,获得成功,这次便沿袭了衣领敞开的设计。

但是开国大典不同其他的活动,是新中国历史上最为庄重的一刻,基调应当保持严肃,所以聂荣臻指出,主席的衣领还是扣起来比较好。

周令钊连忙提笔修改,事实证明,修改之后的毛主席像确实增添了一分庄重,更适合开国大典的氛围。

改完衣领以后,工人们拉走画像,准备安装在天安门城楼上,周令钊长舒了一口气。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问题又出现了。

三、

出现问题的是毛主席像下方的五个小字:为人民服务。

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也是毛主席用行动践行的原则,写在画像本来没什么问题。

但麻烦的是,为了不挡住主席,这五个字写得很小,站在广场上往上看,不仅看不清字体,还影响画像的整洁。

但是画像已经挂在了城楼上,开国大典马上就要举行,周令钊赶忙从床上爬起来,连夜提着颜料桶和画笔,踩着脚手架一点点修改。

通过补上和军装一样的颜料,周令钊把五个小字抹掉,还保持了画像的完整度,没有任何瑕疵。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隆重举行,毛主席站在画像的正上方,以雄浑有力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天安门的毛主席像会永远保留吗?1980年时,邓小平就已经给过答案

头戴八角帽,和蔼可亲的笑容,自信而坚定的眼神,饱满的精神,这副由周令钊创作的毛主席像,成为全国人民永恒的记忆。

此后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经历了数次更迭,画像上的毛主席形象也作了好几次修改,一共诞生出八版。

但是不论如何修改,毛主席像始终悬挂于天安门上,画像上承载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他的目光历经风雨,却依旧坚定有力,见证着新中国的历史变迁。

对于新中国的人民来说,天安门上的不仅仅是一副画像,它蕴含着一段伟大的革命历史,体现的是人民群众对毛主席的爱戴和拥护。毛主席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新中国和人民,给人民带来解放和幸福,人民群众记得这份恩情。

正因为如此,不仅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着毛主席的画像,百姓们在家中也挂着毛主席的照片或者是画像,在许多年间,毛主席像随处可见,深入人心,成为几代人的共同记忆。

不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全国各地的毛主席画像和照片都大大减少,毛主席的雕像也比之前少了很多。

这个变化引起了国际的关注,作为“世界第一女记者”,敏锐的法拉奇自然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

其实法拉奇早就想采访新中国的领导人,尤其是毛主席和周总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她的愿望未能实现。

不过新中国改革开放给了法拉奇新的希望,她对新一代领导人邓小平同样很感兴趣,仰慕已久,而意大利总统访华,则成为她来到中国的契机。

法拉奇的父亲过去致力于反法西斯,在战争结束后成为国家英雄,和总统佩尔蒂尼的关系很密切。法拉奇便利用父亲的关系,通过意大利总统牵线搭桥。

佩尔蒂尼担心法拉奇“名声在外”,中国大使馆不会同意她的采访请求,他亲自给法拉奇担保,称她是一位严肃客观的女记者。

其实佩尔蒂尼的担心是多余的,其他人或许会怕法拉奇的采访,邓小平却不会,正相反,他很期待法拉奇的采访,因为外界对新中国有很多误解,而法拉奇就是澄清这些误解的窗口。

就这样,法拉奇怀揣着紧张的情绪和满肚子的问题,走进人民大会堂,见到了邓小平。

四、

采访前,法拉奇提出想要独家报道,邓小平同意了,所以在法拉奇到来后,大厅里只剩下法拉奇、邓小平、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钱其琛,还有一位翻译和记录员,总共五个人。

法拉奇喜欢在细节上占据主动权,她进入大厅后,镇定地在邓小平的对面坐下,并拿出录音机放在茶几上。

法拉奇开始打量这位中国的领导人,她发现邓小平的身材并不高大,但仿佛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举手投足间彰显着其沉稳的性格。

在面对这位世纪伟人时,法拉奇改变了以往开门见山的采访方式,她似乎是为了给邓小平留下一个好印象,先是说道:“明天是您的生日,我要祝贺您生日快乐!”

邓小平回答:“明天是我的生日? 我从来不关心什么时候是我的生日。”

法拉奇称是自己读邓小平的传记知道的,她通过这句话,便一面表达了对邓小平的尊敬,一面体现出自己对邓小平很了解。

在亲切的寒暄中,采访已经开始了,两人的对话轻松诙谐,和法拉奇其他采访的开头完全不是一个画风。

不过法拉奇还是那位“带刺的女记者”,在寒暄过后,她便提出了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中国发生了很多变化,标语消失了,毛主席的像少了,几年前我在北京到处都可以看到毛主席像,今天却只看到一副,挂在故宫入口处。请问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你们是否会永远保留下去?”

法拉奇看似问的只是毛主席的画像是否保留,但实际上她真正想问的,是中国的方向问题,是毛泽东在未来的中国将居于何种地位。

天安门的毛主席像会永远保留吗?1980年时,邓小平就已经给过答案

邓小平一听就知道法拉奇提问的意图,他斩钉截铁地回答说:“永远要保留下去!”

邓小平解释了最近发生在中国的变化,他表示过去毛主席像挂得太多,这是不严肃的,也不能表达对毛主席的尊敬。

邓小平用坚定的语气说道:“从我们中国人民的感情来说,我们永远把他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所以我们不但要把毛主席的像永远挂在天安门上,……,还要坚持毛泽东思想。”

法拉奇知道邓小平这番话的分量,她此前设想过无数种可能性,但邓小平的回答和坚定还是出乎她的意料。

法拉奇似乎是不死心,继续追问了好几个关于邓小平本人的刁钻问题,邓小平始终镇定自若,所有回答都有理有据,有理有节,让法拉奇不得不佩服。

采访结束后,邓小平幽默地说:“我的考试及格了吧?”

法拉奇佩服的五体投地,她连连说道:“精彩极了,精彩极了!”

不久以后,法拉奇将自己和邓小平的谈话内容刊登在了国际报刊上,这份报道成为世界了解新中国的窗口。

与此同时,邓小平也用他的回答向全世界宣告,人民不会忘记毛主席,国家不会忘记毛主席,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将永远保留,毛主席始终是中国人民爱戴的主席!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148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