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十大名将排名?

大家好,吐蕃名将排名?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松赞干布为什么不让儿子继承?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吐蕃名将排名?和松赞干布为什么不让儿子继承?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排名第一论钦陵。

论钦陵不仅在国内像他父亲一样实行强人政治,很快他在军事上的过人实力也展现出来。在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在之前已经将居住于青海西部的吐谷浑政权给消灭了的吐蕃,决定继续扩张,而整个青藏高原已经没有更多的土地可以让吐蕃再扩张了,于是,吐蕃将手伸向了唐朝西域的安西四镇。夺得了安西四镇后,唐朝的路上丝绸之路受到了极大影响,唐朝和中亚地区的交流被切断。

吐蕃名将排名

吐蕃排名第一:论钦陵。

论钦陵(?—699年),全名噶尔·钦陵赞卓,藏族,唐朝时期吐蕃将领,政治家、军事家。禄东赞之子,其祖世代为吐蕃贵族,姓薛氏。到后来,唐朝发现新继位的吐蕃赞普不满于论钦陵家族对于吐蕃政权的垄断,于是便试图采用离间计对吐蕃君臣实行离间,由此实现消灭论钦陵的目标。

吐蕃的钦陵,杀过40多万唐军,能完爆李靖吗

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唐薛仁贵将兵五万前往青海,欲与吐蕃一站,部将郭待封不听将令,贪功冒进,被钦陵率军20万击败,薛仁贵闻后速退兵,退守大非川。

钦陵集兵四十万围杀,唐军大败,薛仁贵与钦陵“约合而还”。

你说的40万,是这个40万么?

钦陵在吐蕃历史上,的确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给唐王朝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和困扰,至于是否能完爆李靖,个人觉得还是有待商榷。

在与薛仁贵的大战中,以40万大军,携首胜之势,击败薛仁贵的5万兵马,并没有什么值得炫耀之处。

不过这场战争体现了两个问题,一是钦陵指挥能力不错,毕竟不是人人都是韩信,多多益善的,而是吐蕃军队战力堪忧,让钦陵不得不用绝对的兵力优势去取胜,这也侧面表现了吐蕃军队的训练很成问题,而一名优秀的将领,不仅要有指挥才能,练兵更是重中之重!

所以,在某些方面,比如指挥和对战场的掌控上,钦陵可能与李靖有的一拼,但在整体能力上,明显要有些差距,至于完爆李靖,个人觉得是不可能的,最好的情况就是支撑不败罢了。

薛仁贵征西指的是哪里

薛仁贵征西,指的是大唐对吐蕃的“大非川之战”。

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南切吉平原,一说为今青海湖以西的布哈河。海拔在4000米左右.。位于青海湖南,东至碛石军,西至伏罗川,由此往西可至于阗,东北至赤岭,西北至伏俟城,南至乌海、河口,确实乃青海之要津。唐薛仁贵等在此为吐蕃所败。

吐蕃第四任皇帝

吐蕃第四位皇帝是赤都松赞,生于670,年幼即位,颇有智慧,铲除噶尔氏,巩固自己政权。

695年 赤都松赞 趁勃论赞刃在西域战败之机下令诛杀了其弟弟勃论赞刃。但次年论钦陵和弟弟噶尔·政赞藏顿(汉文文献赞婆)大破王孝杰于素罗汗山(今洮州附近),虽使吐蕃与武周达成了暂时和解,却使 赤都松赞 对论钦陵的猜忌越来越重。于是在698年与大臣论岩合谋,托以狩猎之名前往论钦陵的驻地阿秦地区(吐蕃人对吐谷浑故地的称呼),捕杀其党羽两千余人。论钦陵欲发兵抗命,但部将却忠于赞普,因此兵溃自杀身亡。

大非川之战唐军伤亡

大非川之战伤亡情况:唐军全军覆没,仅主将薛仁贵及余下副将约和而还;吐蕃不明。

大非川之战

唐与吐蕃的战役

大非川之战,唐总章三年(咸亨元年,670年)四月至八月,在唐与吐蕃的战争中,唐与吐蕃为争夺龟兹、疏勒、于阗、焉耆(今新疆库车、喀什、和田、焉耆)四镇,在大非川(今青海共和西南切吉旷原)的重要作战。此战,吐蕃军避实就虚,不与唐军精锐直接交锋,而是断其粮草后,集中优势兵力夺取胜利;而唐军远道出征,且兵力不支,供给不畅,尤其军中将领不和,副将郭待封擅违军令,一意孤行,终陷败局。

松赞干布为什么不让儿子继承

因为松赞干布的儿子早逝于松赞干布,只能由孙子芒松芒赞继承王位。

芒松芒赞,《通典》作乞黎拨布。按照藏族的传统,他是吐蕃王朝第34任赞普(650年—676年)。

他是共日共赞的儿子,为吐谷浑妃蒙洁墀嘎所生。也是松赞干布之孙。650年,松赞干布去世后,因共日共赞早逝,芒松芒赞年幼即位,年仅十三,由大相噶尔·东赞域松(汉文文献作禄东赞)辅政。

芒松芒赞即位初期,摄政的禄东赞致力于安定吐蕃内部。652年制定税收制度,655年制定法律条文,并先后巡视吐蕃下属的各个地区,以巩固东临吐谷浑、西到象雄的疆界。

在整顿了内政之后,吐蕃于656年决定出兵攻占青海湖一带。禄东赞率12万大军讨伐吐谷浑的盟国白兰,大破白兰,将白兰变为属国。为了防止唐朝出兵支援吐谷浑,吐蕃竭力与唐朝保持友好的关系,658年,曾遣使向唐朝请求和亲,遭到拒绝。

659年,吐谷浑大臣素和贵叛逃吐蕃,将吐谷浑的虚实全部告诉了禄东赞。禄东赞开始对吐谷浑展开大规模入侵,并于663年彻底攻占吐谷浑之地。吐谷浑国王诺曷钵与王后弘化公主出奔唐朝避难。

此后吐谷浑变成了吐蕃的属国。吐蕃大论禄东赞留居吐谷浑之地,加强了吐蕃在吐谷浑地区的统治,在吐谷浑故地拥立了傀儡国王,将吐蕃公主嫁给了他。此后的不少吐谷浑王都是吐蕃赞普的女婿。

与此同时,唐朝在龟兹、焉耆、疏勒、于阗四镇的建立安西都护府,势力达到了粟特地区和克什米尔。唐朝在丝绸之路的贸易上得到了不少利益,引起了吐蕃的垂涎。

662年,吐蕃发兵攻打克什米尔地区的勃律,同时吐蕃煽动疏勒、龟兹和西突厥的弓月部反叛唐朝,以牵制唐朝的军队。蕃军大破勃律,勃律分裂为大勃律和小勃律两国,大勃律臣服于吐蕃,小勃律则臣服于唐朝。吐蕃成功在西域设立了自己的据点,控制了瓦罕走廊,但一系列的战争也使其与唐朝的同盟关系彻底决裂。

投靠吐蕃的龟兹是唐朝安西都护府的治所。因此唐朝派遣苏海政,会同西突厥的继往绝可汗阿史那步真、兴昔亡可汗阿史那弥射前往攻打龟兹。

但禄东赞利用继往绝可汗与兴昔亡可汗之间的矛盾,使他们发生内讧,兴昔亡可汗被杀。吐蕃招诱兴昔亡属下的咄陆部投奔吐蕃,以抗唐军。

663年,疏勒和弓月部招引蕃军围攻于阗,唐朝的安西都护高贤率军支援,无功而返。665年吐蕃再攻于阗,被西州刺史崔知辩击退。667年继往绝可汗死后,其属下的弩失毕部投降吐蕃。

根据藏文史料记载,芒松芒赞在676年逝世。葬于松赞干布陵之左,陵墓中填满了财宝,称“俄谢晒波”陵。其子杜松芒波杰嗣位。

由于杜松芒波杰年幼,唐与吐蕃的战争又十分激烈,重臣皆统兵在外,因此吐蕃保密了芒松芒赞的死讯三年,使唐朝不知道吐蕃的权力的真空。所以汉文的史料记载,直到679年(仪凤四年),论钦陵才向唐朝通告了芒松芒赞的死讯,[1]并公开祭祀芒松芒赞的遗体。

吐蕃王朝崩溃后,吐蕃爆发了各种属民奴隶起义。877年,四名奴隶军首领将历代吐蕃赞普王陵瓜分并大肆挖掘。芒松芒赞的陵墓被尼哇分得,因此未被挖掘,保存了下来。

苏定方烧布达拉宫真的假的

苏定方是唐朝第二代名将中的佼佼者,被网友们称为战神,在唐朝灭国级名将中排名前三。他在军事上的成就震烁古今,创造了前后灭三国,擒其国君献俘的辉煌战绩。然而两唐书和《资治通鉴》上对于苏定方人生的记载却不完整,对于其晚年的作战经历描写模糊,造成了不少史料的缺失。因此对于苏定方人生的最后结局史学界一直存在很多争议,历史学者们的看法各有不同。而在西藏历史的一些文献资料里,却记载了苏定方人生的最后一站。虽然这个记载还没有被主流史学观承认,但对我们学习唐朝历史却是很好的参考。

公元六六七年,出征西域的苏定方在前线去世,享年七十六岁。两唐书中并没有记载他去世的过程,对于这段历史几乎是空白。就连同时期的裴行俭等西域名将的历史,也形成很大的缺失。后来在西藏历史的研究中发现,当时吐蕃历史文献中却记载了不少关于苏定方的资料。从这些历史文献来看,苏定方的最后人生是在与吐蕃的征战中结束的。在这一战中苏定方以八千唐军大破十万吐蕃军,斩首九万两千余人,吐蕃大相禄东赞伤重而亡,其子论钦陵逃走。然后苏定方率军追击,直抵布达拉宫,然后纵火焚烧而去。

这段历史是唐朝与吐蕃战争中少有的大胜,可是在两唐书中却没有记载。从战争的结果看,苏定方几乎灭了吐蕃,他再一次与灭四国的战绩擦肩而过。这场战争与苏定方去世发生在同一年,时间非常接近。我们可以猜测苏定方之死也许是高原反应之类的原因。当时苏定方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将了,一生征战沙场,身体状态不会太好。而青藏高原对于人身体的压力还是很大的,高原反应对平原地区的人尤其严重。在这种前提下,苏定方死与高原反应并非不可能。如果这个成立,那唐朝不能顺势彻底消灭吐蕃,就有了合理解释。

实际上从吐蕃灭吐谷浑开始,唐高宗李治就派苏定方出兵西域,防备吐蕃军队。可是两唐书上对当时苏定方在西域的行动没有太多记载,在薛仁贵兵败大非川之前,根本看不到双方交手的情况。这场战争并没有在两唐书中记载,而是出现在敦煌考古发掘的史料中。从这些史料来看,当时是大相禄东赞派遣副大相达延莽布支前往吐谷浑故地屯田练兵,与镇守西域的苏定方发生的战争。这场战争发生在乌海,苏定方以一千唐军击败八万吐蕃军队,达延战死,吐蕃军败退。而这场战争也拉开了唐朝和吐蕃战争的序幕,双方你来我往的打了上百年。

记载这些战争的史料是很多是由清朝的历史学者发现,后来记入了《唐书删补》中。这些史料的来源是记载西藏历史的《新红史》、《如意宝树》、《贤者喜宴》、《西藏王臣记》等古籍上,后来被清朝历史学者翻译发布。由于这些史料并非汉人编写,所以在可信度认定上出现了不少争议。而从两唐书和《资治通鉴》看,这段历史正好是空白。这些史料互为补充,对研究唐朝与吐蕃的关系提供了很详实的资料。如果这些资料属实,我们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大非川之战中薛仁贵只带有五万唐军,因为从苏定方的战绩来看吐蕃军队的战斗力并不强。

虽然上述史料都是孤本记录,很多原本都已经闪失,是在其它史料中抄录应用的。但从唐朝和吐蕃战争的态势分析,可能性还是极大的。苏定方出兵西域,防备吐蕃在灭了吐谷浑后继续出兵西域,双方必然会出现争端和摩擦。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发生任何战争都是合理的。而当时吐蕃趁着唐朝与高句丽的战争灭了吐谷浑,正是士气高昂的时候,有了挑战唐朝的勇气并不意外。实际上在文成公主进藏之前,松赞干布就对四川虎视眈眈。只是因为多次被唐军击败,最后才选择了和亲的路线。

因此唐朝和吐蕃的关系并不是想象中的和睦,两方相爱相杀也是毫不留情的。吐蕃对唐朝在西域的利益,尤其是安西都护府下的土地早就垂涎三尺。那里不但有广阔的土地,更有繁荣的丝绸之路,这些都是高原上不具备的资源。后来吐蕃不和唐朝在西域、中亚等地区进行博弈和战争,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高原外的土地,以改变高原苦寒的生存环境。而苏定方作为唐朝在西域方面的最高军事长官,自然不会允许吐蕃过界,双方通过战争解决矛盾是很正常的。而以苏定方的军事能力,吐蕃权臣禄东赞和论钦陵父子显然不是对手,被打败也属正常。

从这些方面看,苏定方在军事能力上高出薛仁贵不止一筹。苏定方与吐蕃作战,对方最多只能调动十万兵力。这也是都是吐蕃军队,符合高原上的人口比例。而薛仁贵与论钦陵的大非川之战,却让对手调动了四十万大军,而且超过六成是吐谷浑人。这说明苏定方不仅在战争的战略和战术层面上极为高明,在战场组织和人心的调动上也是出类拔萃。否则他就不会有充足的后勤保障军队深入高原作战,直抵布达拉宫下。同样道理,有了这样的保证,吐蕃也无法调动吐谷浑的军队对付苏定方,那战斗力显然难以为继。

虽然这段历史还存在很大的争议,但我相信这是真实的。因为只有这样,两唐书中对于唐朝和吐蕃战争的很多疑惑才能解答。否则只是薛仁贵在大非川之败就有很多疑点难以解释,何况还有很多历史记录上的空白区域。而这段历史也让我们认识到另一个苏定方,一个从吐蕃角度看见的唐朝战神。即便是到了生命的晚年,他仍旧如此的强悍,如此的无敌。面对吐蕃这样少有的,能在西域与唐朝争锋的国家,仍旧打出了唐朝强军应有的战斗力。与他相比,什么薛仁贵、刘仁轨、刘仁愿等所谓的名将,简直弱爆了。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1467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