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小序中讲到了陶渊明辞官的原因有哪几点?

大家好,关于古代归隐的诗人有哪些?及其他们归隐的原因?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陶渊明为什么隐居?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

(1) 陶渊明的归隐,不为五斗米折腰是表层原因。更深层的原因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天人合一”观,所谓“一天人,合内外”。

(2) 陶渊明的归隐,是道家哲学对儒家哲学的反叛。那就是脱离社会人伦,放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回归自然。在自然之中,他找到了真,他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对陶渊明而言,回到故乡务农,就是回归自然,务农就是直接和自然打交道。

(3)陶渊明的归隐,是个体对群体的逃离。

请从《归去来兮辞》的序中概括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

《归去来兮辞》中作者辞官的原因如下:

直接原因: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释义: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一心想着赶快去奔丧,自己请求免去官职。

根本原因: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释义: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求官,辞官的原因

原因有三点:

一是奔丧;

二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三是平生之志。通过对相关文史材料的分析,可以肯定平生之志才是陶渊明归隐的真正原因,《归去来兮辞》充分表达了陶渊明对田园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恶。在诗中他十分坦诚地讲,就任县令,是为生计所迫;之所以辞职,是因为“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超然的性格使他宁可饿肚子,也不愿违心地逢迎上司而混迹官场了。从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来看,陶渊明的归隐不同于东晋时借归隐买名邀誉的其他隐士,他是真隐,是一种人生的选择,是一种对“举世皆浊”、“众人皆醉”的厌恶。且看陶渊明一生大致经历:始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后仕职于桓玄、刘裕、刘敬宣的幕下,最后任职彭泽令八十余日,因不肯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毅然辞职归耕田园。后有人劝他再度出仕为刘宋王朝服务,他宁愿贫病交加,穷困潦倒也不愿再涉官场。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议论文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归隐原因:

1、本性不爱做官

原话是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意思为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2、身心痛苦

原话是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意思为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3、妹妹的去世

原话是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意思为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归去来兮辞》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是作者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全文叙述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他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

陶渊明为什么隐居

因为陶渊明,是一个真正的隐者,他有着隐者的品质。他淡泊名利,也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即使困苦,也依然保持着高风亮节。

陶渊明从小的教育是道家教育,学习道家思想,这也是他之后的归隐山的一大原因。他很特别,没有其他怀才不遇的诗人的壮志情怀,而是本来就厌倦官场,不习官场生活。陶渊明每次进入仕途不久,便辞官回家。陶渊明又一次任职时他开始犹豫了,他认为自己有宏图之志想展的同时还是想念着田园生活。思考良久,在这官途与田耕之间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思想斗争,最终还是选择了田园生活。也就是从此,便一直归隐,不曾回归仕途。

古代归隐的诗人有哪些?及其他们归隐的原因

1、陶渊明(352或365或372或376-427)

其诗歌以风格自然、语言质朴、凝炼、意境隽永而为人所称道,尤其大量以田园生活为内容的作品,更是诗坛上一枝秀丽的奇葩。

归隐的原因:一是陶渊明本性使然,一是社会现实使然。他质性自然,带气负性的为人是根本不可能与世俗腐败风气相结合的。何况仕途充满了机诈和险恶,归隐对他来说是无奈之举。

2、孟浩然(689-740)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

归隐的原因:盛唐诗人孟浩然之所以终身不仕,并非“为隐居而隐居”,也并非出于无奈,或受儒家“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观念的影响。其深层原因在于其始终坚持以“求真”、“放性”并以其作为统摄立身行事的基本原则,当他意识到自己的个性不见容于官场,为了保持真实的自我,选择了归隐。

3、王维(701-761)

王维诗现存不满 400首。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王维的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诗人特别喜欢表现静谧恬淡的境界,有的作品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

归隐的原因:王维的生活的时代,佛教繁兴。士大夫学佛之风很盛。政治上的不如意,使得生活舒适的王维自然向往佛学中的境界,所以他一生几度隐居,一心学佛,以求看空名利,摆脱烦恼。

4、韦应物(737-792)

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

归隐的原因: 其隐逸思想的产生与他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等有关。韦应物一生沉浮宦海三十多年,儒家济世思想在其人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仕途的坎坷,命运的偃蹇又促成了其隐逸思想的发展。并且他具有浓厚的隐逸思想,生性淡泊,不慕名利,不汲汲于入世,常以隐居为乐。

5、范成大(1126-1193)

其诗题材广泛,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描绘了农村景物、风俗人情和农民生活,风格清新明快,优美流畅,富有韵味,有民歌之特色,是宋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对后世田园诗产生极大影响。

归隐的原因:范成大父母早亡,家境贫寒。此后宦海沉浮几十年,已是疲惫不堪。人也病老体弱,叶落归根的念头使他想起了过去隐居疗伤的日子。他喜欢清静无忧,向往与世无争的氛围。便又回到人生的原点,在苏州老家再次过起了隐居生活,度过十年余生 。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1431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