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为了留念谁 相传源于《续齐谐记》

重阳节是为了纪念谁?我国很多节日都是为了纪念而来的,例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是为了纪念嫦娥等等。那么重阳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是因为谁而存在的呢?一起来看看吧!重阳节是为了纪念谁南朝梁人吴均之《

重阳节是为了留念谁?我国不少节日都是为了留念而来的,例如端五节是为了留念屈原,是为了留念嫦娥等等。那么重阳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是由于谁而存在的呢?一块儿来看看吧!

重阳节是为了留念谁

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载: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骤然产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而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神仙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

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

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了害。”

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故乡父老登高避祸。

于是他便离开回到故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左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

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一人喝了一口,防止染瘟疫。

他以及瘟魔肉搏,最后杀死了瘟魔。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

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习俗。

唐朝的《初学记》以及宋朝的《太平御览》等多种重要类书都转述了吴均《续齐谐记》里的这个故事,并认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主妇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灾的风俗由此而来。

重阳节发源说法之一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典礼。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但使一贯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发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象征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而,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呈现时要有迎火典礼那样,人们要举办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景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觅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份地区有重阳祭灶的风俗,是家居的火神,因而可知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年龄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根据的。

跟着人们餬口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典礼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发的自然物侯变化依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而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承,尽管众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度过漫长冬天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行将隐居时的拥有典礼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缭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开展。

重阳节是我国四大祭祖节日之一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汉族传统节日。《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构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烈,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朝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尔后历朝历代因循至今。

重阳节与除了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怀祭拜死去的祖先。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情意,是中国普遍采取的典礼,祭祖的情势也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留念先人的意义却是相同的。

家庭祭祀活动最主要的内容之一。依照民间的观念,自己的先人以及天、地、神、佛同样是应当当真顶礼膜拜的。由于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的在关切以及注目着昆裔的子孙们,尘世的人要通过祭祀来乞求以及答谢他们的卵翼以及保佑。

以上就是简知网(www.jianzixun.com)关于“重阳节是为了留念谁 相传源于《续齐谐记》”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1140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