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新、陆琳:五大因素阻碍经济恢复,怎么破?

郭美新:当前阻碍经济恢复的问题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消费、地方债、房地产、民间投资和外需,我们逐一讲讲更具体的数据和证据。消费不足:可能导致经济恶性循环首先来看消费。衡量消费最重要的指标就是人均消费支出。

郭美新:

当前阻碍经济恢复的问题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消费、地方债、房地产、民间投资和外需,我们逐一讲讲更具体的数据和证据。

消费不足:可能导致经济恶性循环

首先来看消费。衡量消费最重要的指标就是人均消费支出。在这张消费增速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最高点出现在2011年,当时的消费年增速超过15%。但是疫情前的2019年,消费增速已经跌到了10%以下,大概是在8.3%。所以整个人均消费支出呈现出降速较快的趋势。

同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跟支出的增速是完全一致的。除了这两点以外,绿色的线是居民的消费倾向(居民消费倾向是指居民消费在其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在十年前大概是75%(右轴),但是疫情之后2020年已经跌到60%左右。也就是说,即使我们的收入上升了,但消费比例下降了,相对来说就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这也是我们整体收入上升之后,必然带来的一个结果。

居民消费信心,在过去一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0年初期的时候,我们的消费信心还是非常足的。大家对疫情控制都比较有信心,后来因为疫情的扩散,信心开始下降。虽然到2023年消费信心有所恢复,但恢复幅度还是比较小的,仍处在低位。

由于消费不足,很多企业、商场和饭店都关门了,所以企业的开工也很不足,这样城镇新增就业人口也会下降。新增就业岗位下降之后,导致GDP增速恢复比较慢,老百姓的收入也比较低,这又进一步导致了我们消费不足,就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消费不足,必须要把它扭转过来。

地方债:需要中央政府采取措施

第二部分我们来看地方债。地方政府的负债规模究竟有多大,我们有位博士生的博士论文做了深入研究。据他估算,2020年地方政府的债务已经接近100万亿,大概就是当年2020年GDP的95%,接近百分之百。而且债务率已经达到了346%,这远远超出了IMF建议的90-150%的标准,所以地方债规模还是非常庞大的。

地方政府有没有财力来支持,或者支付利息偿还本金呢?很可惜,我们发现即使地方政府财政盈余,再加上地方国企的利润,依然不足以用来支付利息。利息大概是3%,而地方可用财力(地方财政盈余+国企利润)只有地方债的1.9%。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帮助地方政府来解决债务问题。

我们研究发现,地方财力下降主要是因为地方财政压力比较大,而最近房地产行业低迷导致土地出让收入大幅度下降,是地方财力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这样,地方发展经济肯定是动力不足的。

这位博士生关于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研究,既估算了规模,又分析了成因,还做了一系列的实证分析,也有一些案例分析。比如,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的地方债特别高,导致投资增长很慢,从而产生就业不足,很多人开始流出这个区域。这个区的基础设施各方面都比较差,生产率也比较低,最后GDP回落了。

通过案例分析,以及比较详细的统计分析,最后得到一个结论:如果一个地区的地方债比较高,那么这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不会好,因为政府已经没有动力和能力来扶持经济发展了。

很多地方政府也在尝试各种办法来缓解地方债务压力,但是我们发现成功的案例非常少,而且这些成功案例也很难推广至全国。

一个是江苏的镇江模式。其做法是本地的银行参与债务置换;此外,当地政府还成立化债基金,推动城投公司化解债务及市场化转型。但问题是,他们能够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镇江有很丰富的金融资源,而且本地的市场和企业主体非常活跃,镇江拥有35家金融机构和21家上市公司。

另一个是贵州的茅台模式。做法是通过本地国企茅台和云南白药转让国有资产权益的办法帮政府筹资,缓解了债务危机。茅台模式成功的前提条件是地方上存在优质上市国企。

这两个成功的案例全国很难推广,所以中央政府进一步的救市措施肯定是需要的。

房地产:长期拐点基本到来

第三个问题是在房地产。其实房地产跟消费和地方债是息息相关的。大概在2020年的时候,房地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7.24%,之后一直缓慢下降。房地产对GDP的贡献率也是2019年达到峰值,大概是14.2%,后来出现一点点小幅波动以后,最近出现大幅度急剧下降。2022年,房地产的低迷拖累了经济增长。

2021年商品房销售额和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我国商品房销售的历史峰值,分别为18.19万亿和17.94万平方米。2022年出现大幅度下滑。今年一季度出现明显的恢复,但是二季度的销售额、销售面积以及新房的开工面积,各种指标都同比下降,足见房地产市场不太活跃。

价格上我们也发现了同样的趋势。今年一季度,商品房价格出现涨幅收窄的情况,但是二三线城市房价持续在下跌,同比转负。所以房地产不仅是从规模上已经见顶了,从价格上也是处于同比转负、低速发展的趋势中。

房地产融资也是非常难的,2021年房企融资“三条红线”的实施,使得房企融资非常困难。虽然支持房地产的“金融16条”提出来了,但我们去看房企的资金来源,无论贷款、销售收入、自有资金和应付款项都出现了下降,特别是自有资金是负的。所以整个房地产行业比较困难。

民间投资:民营经济活力不足的三大原因

第四个问题就是民间投资。今年的数据比较差,前四个月民间投资的增速大概只有5.2%。从2022年开始民间投资的增速一直在低位徘徊,今年比去年还要差一点,而且还再继续往下跌。

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民营经济活力不足,一个是社会的舆论对民营经济经常有攻击,民营企业家们有群体性的焦虑。二是,很多民营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技术能级不太高,现在还面临技术转型升级的困难。

第三,很多民营企业家是没有公开上市的家族企业,或者家人亲戚都在企业就业,所以接班人问题也很棘手,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发展活力也会受影响。

外需:除港澳台外实际利用外资占比持续下降

第五个问题就是外需。外需对中国经济的增长贡献是越来越低了,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经济的体量变大,外需特别是经常项目的余额相对于GDP来说,量比较小了。进出口总额占GDP比例最近五年维持在三分之一左右,不像以前达到60%。

另一方面,外部经济环境比较严峻,各个国际组织对今年GDP的预测在2.2-2.8%之间,是小于去年的3%。另外可以看到美国和欧洲,由于通货膨胀的原因,他们的货币处于非常紧缩的状态,世界债务占GDP的比例处在高位。

再看中国自己的数据,近十年我们的进出口也出现了趋势性下降,刚刚加入WTO的前十年,出口增速非常快,接近20%,最近十年增速变成了6.54%,低于印度和南非。

中国对欧盟和美国的出口下降趋势都是一样的,而且对欧盟和美国出口下跌的幅度,比我们的总出口跌幅还要大,可见我们现在对发达国家市场出口量丧失得比较多。

再看实际利用外资,我们的的实际利用额一直在上升,但是我们的实际利用外资增速逐年在慢慢地下降,尤其是把港澳台这三个地区的外资剔出去之后的核心外资的实际利用。这部分实际利用的核心外资,每年都比较稳定,在2013-2022年间大概在39-47亿美元之间小幅度波动。但其实这部分实际利用的核心外资占比下降得非常快速,到2022年的时候,已经低于三分之一,以前曾经到达过70%,相当于萎缩了一半。

我们看一下美国对华投资,最高点是在我们刚刚加入WTO的初期,就是在2002年达到54.24亿美元。当时美国对华投资占到整个外资在华投资额的10%左右,之后占比逐年下降。最近十年美国对华投资额,平均是25亿美元,去年已经达到了最低水平,占比只有1.17%。

以上就是本站小编关于郭美新、陆琳:五大因素阻碍经济恢复,怎么破?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1107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