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抵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谁说的?

这副对联是用来讥讽那些徒有虚名而并无实学的人。对联的作者,是明代文学家解缙(公元1369—1415年)。他出生在江西吉水,自幼家境贫寒,一家人省吃俭用,才得以勉强供解缙上学。解缙聪明好学,作对联十分

这副对联是用来讥讽那些名不副实而并没有实学的人。对联的作者,是明朝文学家解缙(公元1369—1415年)。

他出身在江西吉水,自幼家境清贫,一家人节衣缩食,才得以委曲供解缙上学。解缙聪慧好学,作对联十分拿手。

少年时,他家对面住着一个专门欺压百姓的乡绅。一年尾月三十,乡绅家里张灯结彩,筹备欢度除了夕,富丽的宅院里头还有茂密的修竹掩映此间;相比之下,解缙家里却缺衣少食,显得格外冷清。解缙想,穷人也有穷人的过法,无须一味羡慕他人。因而写了副春联贴上:

门外千杆竹;

家内万卷书。

这副对联字句工整,笔力遒劲,引发了全村读书人的注意。乡绅知道后大为恼火,凭什么自家的竹林却给他人装了门面,就叮嘱家人把竹子砍了个精光,以后便称心如意地说:

“看这穷小子还有什么‘门外千杆竹’!”

乡绅如斯可恶,激发了解缙的报复之心,就当即拿来笔砚,在春联末尾分别添上一个字,春联就变为:

门外千杆竹短;

家内万卷书长。

这么一来,乡绅更气得七窍冒烟,震怒之下,命家人把竹子连根刨掉。他自忖道:叫你添什么短长。

解缙见状自觉可笑,又在春联底下各添一字,春联变为:

门外千杆竹短命;

家内万卷书长存。

解缙的这副红春联得到了村里人的一致称颂。乡绅这才肉痛自己白白毁了一片竹林,气得卧床了好几天。

解缙少年能诗善文,聪明非常,名声日涨。后来曹尚书也据说了这事,他心想:区区一个毛头小子,怎么传得如斯神通,准是乡下人见识浅短。我得亲身考察一下。于是他就派人把解缙叫来。

解缙从容地走上大厅,面无惧色。曹尚书想当着满堂官宦的面,煞煞解缙的威风,也想趁此机会显示一下自己的博学,就对解缙说:“你不是善于对对子吗?我出上句,你对下句。答非所对,算输;间有停歇,算输。”解缙还来不及答应,他便抢先念叨:

小犊无知嫌路窄;

解缙听出对联别有含意,就挺了挺胸脯,绝不示弱地答道:

大鹏有志恨天低。

曹尚书手指堂前狮子:

石狮子头顶焚香炉,几时患了?

解缙随附:

泥判官手拿生死簿,何日勾销!

曹尚书抬手指天: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能下?

解缙轻挥手指:

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一个可弹!

至此,曹尚书事呕心沥血想好的这几道困难,一个也没难住解缙,他心里暗暗着急。骤然他想到可以应用解缙的“短处”替自己解围。他知道解缙的父母是卖烧饼、推豆腐磨子的“贱民”,就得意地问道:“你父母是做什么的?”无疑,如果解缙照实回答,必定会引发满堂官宦的嘲笑;如果不据实回答,便是欺忘。不管那一种谜底都不适合,曹尚书料定解缙受辱告败。

谁知解缙绝不迟疑,从容笑道:

严父肩挑日月前街卖,慈母手推磨盘转乾坤。

曹尚书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鄙夷地端详着解缙身上的粗布绿袄,歹意戏搞道:

出水虾蟆穿绿袄;

说完他得意地哈哈大笑,在坐官员也随着轰笑以示讨好。

解缙镇定自如,他双眼斜视曹尚书身上的大红袍,待世人安静下来后,从容答道:

落汤螃蟹着红袍!

此言一出,曹尚书顿觉老脸无光,其他官员也大惊失色。这时候,一个擅长溜须拍马的官员忙上前替曹尚书帮腔,出联耻辱解缙:

两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解缙反映极快: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牲怎能出蹄(题)!

这官员面红耳赤,狼狈不堪;其它官员瞠目结舌,噤若寒蝉。曹尚书的阴谋落空了,不仅不能显示自己的才学,反在大庭广众之下丢了面子。虽恼羞成怒,也无可奈何,只得拂袖退堂。从此,解缙更是申明远播了。

解缙千字文

解缙刚正不阿,当官后仍经常使用诗文嘲搞赃官污吏,当时的权臣对他又恨又怕。后来奸人给他安了个“犯上”的罪名,解缙最后冤死狱中。然而他的许多诗文、联语,至今仍深得百姓的喜爱。

以上就是简知网(www.jianzixun.com)关于“故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抵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谁说的?”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1096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